我在三年前開始接觸谷歌廣告,期間一直有在做 B 端詢盤站點的廣告投放。不敢說自己很厲害,畢竟山外有山,但是一些基本的廣告投放與優化操作還是會點,今天就寫寫這些年谷歌搜索廣告在競價策略上的一些變化。

      從谷歌廣告這兩年的更新內容來看,官方明顯是要將其廣告業務往智能化與簡便化的方向上帶,這點從搜索廣告的競價策略調整上就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手里有一個老賬戶,里面有個搜索廣告活動,一直沒怎么修改,所以可以看原來老版本搜索廣告的競價策略。

      很明顯,之前老版本的搜索廣告競價策略里面,有很多的選項。比如:最大化點擊、最大化轉化、最大化轉化價值、目標展現份額與手動競價等等策略。但是我的使用習慣是使用手動競價策略,再通過”Scripts”腳本功能來進行競價的批量動態調整。

      我猜測可能是像我這樣的小白用戶比較多,只用競價策略里面的手動競價,使得谷歌在版本更新時不斷撇棄其他的競價策略。但目前為止,競價策略里只保留下了 4 種,分別是“轉化”、”轉化價值“、“點擊”與“展現份額”,真的要比原來簡單太多。

      首先,“轉化”與“轉化價值”這兩種競價策略我沒有用,而且新建的廣告活動用不了這兩種競價策略。它的原理就是谷歌基于你已有的廣告數據,再結合自己的大數據系統來綜合分析。比如你愿意為一個轉化花 100 美金,谷歌就會在你競價的基礎上給這個廣告活動安排相應的展現資源,但最后真的能不能在 100 美金內達成一個轉化,并不能保證。

      這也就導致了整個廣告投放過程中你沒辦法去控制你的廣告活動投放,只能任由著谷歌的性子來。我明白官方的本意可能是盡量降低廣告投放的難度,弱化過程中人的主觀操作,讓其投放過程傻瓜一點,但這種策略最后有沒有效果?

      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沒見到過身邊有哪位朋友使用這個競價策略取得了比較好的結果,所以呀,結果不會說謊。

      其次,“點擊”這種競價策略類似于之前版本里的“手動 CPC”競價策略,這種策略允許你設置一個最大的單次點擊成本,廣告在投放的過程中嚴格遵循你設置的最高單次點擊價格,且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很自由對點擊競價進行調整,也是我一直使用的競價策略。

      最后,便是“展現份額”這種競價策略。我最近一直在測,目前正在做一組與“點擊”策略進行對比的 AB 測試,后面再分析效果吧。

      這個競價策略允許你設置你想讓你的廣告在哪里展現,并且愿意為每一次點擊支付多少錢。

      比如,這個案例中我想讓我的廣告全部展現在搜索結果的頂部,并且愿意為每一次點擊最高支付 2 美金。所以系統在收到相關指令后,便只會將我們的廣告投放在搜索結果的頂部,當然如果你的廣告質量得分拼不過你的競爭對手的話,那你的廣告便一直得不到展現。

      這三年的廣告優化經歷下來,整體的感受便是谷歌廣告的后臺設置是越來越簡單、便利,再也沒有之前的那些繁瑣的功能。但同時投放的難度并沒有降低,因為投放成功與否不僅涉及到廣告優化這個過程,更與關鍵詞選擇、網頁落地頁設置、選品等這些因素息息相關。


      點贊(1)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