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號那天輸出了一篇文章《什么是 Technical SEO》,索性順著技術 SEO 這個主題繼續輸出一篇吧,聊聊怎么做網站的技術優化。
對于沒有技術背景的人來說,有些概念可能是第一次接觸,所以我盡量寫的通俗一點,避免“知識的詛咒”。如果你沒能理解,那完全是我能力的問題,可以在文章底下留言,我一一回復。
要想做好網站的技術 SEO 優化,一般涉及幾個步驟,分別是:檢查頁面、提交收錄、爬取網站與數據監控。
廢話不多說,直接開始。
1. 檢查頁面
在準備將頁面提交谷歌收錄之前,最好檢查下網站頁面是不是符合搜索引擎的收錄標準。其中兩個核心因素就是頁面狀態與頁面元素。
頁面狀態比較簡單,在技術上就是所謂的服務器響應代碼。通常有 200、301、404、500 等等,并不需要太關心其中的技術原理,只要知道這個概念即可。
這里分享一份服務器響應代碼及其含義的清單(資料來自菜鳥教程)。
除了 200 請求成功之外,其他的響應代碼要及時處理,比如常見的 301、404 等代碼務必要盡快修復。
另一個因素就是頁面元素,也就是頁面的 HTML 標簽。通常有 H 標簽、Meta 標簽、Schema 標簽等等。
在提交頁面收錄之前,最好檢查下這些頁面標簽元素是不是有問題。推薦使用一款 Google Chrome 瀏覽器插件 Detailed SEO Extension。
使用這個插件可以很方便的檢查網站頁面的各方面細節是否存在缺陷,發現問題及時修復,修復完成后再提交收錄,免得做一些無用功。
2. 提交收錄
提交網站或者頁面到谷歌站長工具之前,務必要設置好網站的 sitema.xml 文件與 robots.txt 文件,有了這兩個文件,搜索引擎爬蟲才會知道『這個頁面讓不讓我爬取』,『應該按照什么目錄進行爬取』。
想了解更多關于這兩個文件的信息,可以看看我很久之前寫的文章:
《Robots.Txt 文件是什么》
《什么是站點地圖(XML Sitemap)》
想要在網站上創建這兩個文件也很簡單,一種方式是按照相應語法自己手動寫,但是這種方式因為比較麻煩,我并不是很推薦。反而通過安裝 RankMath 這種 SEO 插件來自動生成并管理這兩個文件的這種方式我是比較喜歡的。
想了解更多關于 RankMath 這款 SEO 插件怎么使用,可以看我之前寫的《WordPress SEO 插件 Rank Math 指南》這篇文章。
這兩個文件設置好之后,我們直接在谷歌站長工具里面提交,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搜索引擎的爬取。但是一般全新的域名,沒什么權重的情況下,速度與爬取額度都是有限的。
3. 爬取網站
一個結構優秀的網站更受搜索引擎的歡迎,所以在建站之初我們就要構思好頁面怎么布局、URL 如何扁平化設計、頂部與底部的導航欄如何優化、側邊欄面包屑這些小東西如何展現等等。
把這些基本功做好了,后續在搜索引擎爬蟲抓取的時候才能事半功倍。
這里展示一個優秀的網站結構示意圖。
想了解更多關于網站結構方面的信息,可以看看這篇 How to Beat High-Authority Sites with Fewer Links Using proper SEO?Silo?Structure 文章,比我寫得好太多。
4. 監控網站
網站監控只需要使用官方提供的站長工具即可,可以在 GSC 后臺中定期查看頁面收錄與相應問題的反饋,發現問題及時修改即可。
可以點擊“Page”來查看頁面收錄情況。
也可以進一步探索頁面未被收錄的原因,可以點擊到具體分類里面去看看哪些頁面沒有被收錄。
甚至,我們可以進一步看看搜索引擎爬蟲在我網站上的爬取報告。
進到具體的報告中,可以可視化查看搜索引擎爬蟲的爬取情況。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檢查核心網頁指標,這套標準是谷歌開發的專門用于衡量用戶體驗的指標,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指標來了解谷歌對我們網站用戶體驗的看法。
查看具體報告發現主要就是 LCP 問題與 CLS 問題,主要就是我的博客的加載速度在 3 秒左右,沒達到谷歌的 2.5 秒標準,也不打算投入資源加速了。
關于 LCP 與 CLS 后面再說吧,需要長篇大論。
網站的數據監控主要就涉及這些內容,做好技術 SEO 就主要看這些數據指標。
希望這些內容有些許幫助。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