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Appleinsider,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大家進行PR媒體推廣的時候應該經常見到過。
那么Appleinsider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網站,哪些產品比較適合在上面推廣呢?
其實從名字上大家應該也能看出個八九不離十,沒錯,就是和Apple相關的新聞,消息,測評,價格以及促銷等。
Appleinsider的月流量長期穩定在200萬以上,從流量上雖然比不了CNET, Forbes這種千萬級甚至億萬級月流量的超級PR媒體網站,但是也屬難能可貴的了。
Appleinsider在以Apple資訊見長的網站里面,算得上是比較權威的了,我總結了一下,專門以Apple為主要話題的網站主要有五個,除了Appleinsider,另外幾個想必大家也知道:Macworld, Macrumors, 9to5Mac以及Cult of Mac,我將他們稱之為“五大金剛”。
Appleinsider的面世時間在“五大金剛”里面算是比較早的,1997年就問世了,排在他前面的是老大哥Macworld,出生于1984年的他真的算得上Apple資訊領域里的老祖宗了,然后就是2000年出生的Macrumors, 2007年出生的9to5Mac以及2009年出生的Cult of Mac。
雖然Appleinsider的內容主要圍繞Apple來展開,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他產品就沒有機會。仔細查看網站,不難發現,很多非Apple的產品也在上面得到了展示,比如電腦,無線充,手機支架,耳機,攝像頭,鍵盤,甚至儲能,電動自行車等消費類電子,科技產品以及戶外產品,包容性不可謂不強。
其實我們稍微想一想,就能夠得知這里面的邏輯,比如耳機,攝像頭,這些能夠直接與Apple設備相連接,手機支架,無線充更不用說,儲能的話,能夠給Apple設備充電。一句話,現在的電子設備很難不與Apple產品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系。
因此,如果大家做3C,電子產品,科技產品,戶外產品,廚房用品,小家電以及其他可能與Apple產生千絲萬縷聯系的產品,那么大膽去Pitch Applesider吧,這也是做引流,推廣,品牌營銷的同行的必備之選。
而我有幸與Appleinsider有過多次合作,下面我就來和大家分享其中的一次吧。
開始
剛開始的時候其實并不順利,我7月12日去聯系的時候被告知沒有檔期,需要在9月底的時候再聯系。
考慮到畢竟兩個月后才能接,因此在是否馬上發樣這塊還是猶豫了許久,怕樣品過早的發過去,時間久了,編輯會忘記收到過這個產品,編輯也表示理解我的疑慮,并向我表示,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對于收到的每個樣品,他們都會進行詳細的登記,備注清楚。
跟進
雙方溝通過幾次后,我終于還是在7月底把樣品發了過去,然后在8月3日的時候收到了回復,表示樣品已收到,已在他們的隊列中了。
雖然明知道9月底他們才有空,但我還是問了問他們的排期,得到的回復是可能是在9月的第一周,不過并不肯定。
然后就在煎熬中度過了一個月,到了9月7日我給編輯發了一封郵件,得到的回復仍然是9月第一周,不過并不能確定。
好吧,那我就等吧,一轉眼間3周就過去了,當然,這中間我也給編輯發了幾封郵件,編輯雖然看了,但是沒有回復過,直到9月27日終于回到了回復,說是可能當周上線。
然后我就繼續等吧,那周過去了,10月份到來了。
在忐忑不安中過了一個國慶節,節后歸來我馬上去發了一封郵件跟進,得到的回復是將在幾天后上線。
上線
1周后的10月14日終于上線了,整個歷程3個月又2天,將過百天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
以上是我本次的分享,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小魚,一個從事海外營銷推廣超過十年的老鳥,愿與大家共同探討海外營銷之路。
此文版權歸“慢魚營銷社”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違者必究。歡迎大家多多交流。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