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像藝術家一樣借鑒」 在熱門趨勢中注入品牌靈魂 在 Zaria 接手前,多鄰國社交賬號與多數品牌賬號同質化明顯:拘泥于常規內容,與平臺流行生態缺乏深度關聯。 2021 年 9 月,TikTok 宣布全球月活用戶數突破 10 億大關,當時 Zaria 意識到 TikTok 不僅是機會,也是隱性競爭對手──用戶在 TikTok 上的時長消耗,本質上擠壓了語言學習的時間。于是,她決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用 TikTok 將用戶注意力重新引向多鄰國。 她敏銳地發現,綠色貓頭鷹 Duo(中文名為多兒)是最合適的突破口。通過它,多鄰國找到了與平臺趨勢自然結合的載體。 1/打造「人格化趨勢內容」: 拒絕硬蹭,強化品牌調性 多鄰國團隊深諳 TikTok 等短視頻平臺的「創意復用」生態,形成了「跟趨勢但不盲從」的內容邏輯: 趨勢適配層面:當平臺出現熱門音頻、挑戰玩法時,團隊會快速跟進,但核心動作是「為趨勢賦予品牌專屬解讀」──始終將多鄰國標志性的「賤萌搞怪」風格融入內容,避免淪為趨勢的「復刻者」; 原創內容層面:主動產出調皮、「無厘頭」且貼近用戶生活的內容,例如模擬「用戶拖延學習被 Duo 靈魂催更」的場景,塑造 Duo「追熱點、有脾氣」的網紅人格,進一步加深用戶記憶點。 2/激活評論區價值: 是靈感庫,也是用戶喚醒觸點 Zaria 團隊洞察到短視頻用戶的行為習慣──絕大部分用戶會瀏覽評論區尋找互動樂趣,因此多鄰國將評論區定位為「核心運營陣地」,而非單純的「留言區」: 靈感挖掘功能: 「評論區就是你的 brief。人們會說一些東西,你就順著他們說的做。如果他們告訴你他們想看到什么,你就給他們什么,就是這么簡單。」 例如,由于「Duolingo」與歌手「Dua Lipa」發音相近,用戶會長期混淆,團隊順勢推出「Duo 迷戀 Dua Lipa」系列內容; 總法律顧問 Steve 因高頻參與內容合規審核被用戶稱為「Legal Steve」,團隊便創作「Duo 與 Legal Steve 的趣味博弈」系列,強化品牌幽默感; Duo 與法律團隊 2024 年超級碗期間的 5 秒「屁股廣告」,靈感就直接源自用戶的吐槽「Duo 的形象像頭長在屁股上」。 多鄰國 2024超級碗 5秒廣告 用戶喚醒功能: 團隊還將評論區視為「非官方版多鄰國提醒」── 不僅在官方視頻下高頻互動,還主動進入其他賬號的評論區「刷存在感」,讓看到評論的人覺得「哦,我今天還沒有做多鄰國」,既喚醒用戶的學習需求,又引導其點擊進入多鄰國賬號主頁,實現「流量 - 轉化」的初步銜接。 多鄰國在 TikTok 評論區與其他賬號的互動 在評論區靈感之外,團隊始終堅持「趨勢內容品牌化」: 將多鄰國古靈精怪的個性融入每一個熱點趨勢中,利用趨勢打造的文化認同感,讓 Duo 與熱點深度綁定。用戶看到內容后,記住的不是「多鄰國蹭了某熱點」,而是「會玩梗的貓頭鷹 = 多鄰國」。 以巴黎世家 2022 秋冬大秀為例,當時這場設計風格夸張的秀場引發全網爭議,多鄰國迅速制作了一支 Duo 穿著巴黎世家服飾走秀的短視頻。 Duo 的搞怪演繹與秀場的荒誕感高度契合,既借勢獲得流量,又進一步強化了「Duo = 搞怪、瘋批個性」的品牌標簽。 巴黎世家 2022 秋冬大秀造型之一 02. 以「情景喜劇式」敘事 建立品牌世界觀 多鄰國沒有止步于「單條爆款」的邏輯,而是通過 IP 形象深化、劇情線串聯,將社交賬號變成一部擁有「完整故事線的情景喜劇」。 這種敘事模式讓品牌突破「工具屬性」,具備更強的人格化特征──用戶不再是「看一條算一條」,而是像追更劇集一樣持續關注,大幅提升品牌粘性。 這一特征也巧妙呼應到 2025 年 7 月多鄰國與瑞幸的合作:用「我們結婚啦」的短劇形式快速吸引關注──Duo 以新娘身份與瑞幸 IP 互動,劇情輕松幽默,讓人覺得新鮮驚喜,也因延續 Duo 一貫的調皮人設而不違和,還悄悄豐富了它的故事感。 即便中美的社媒環境截然不同,但用戶對短視頻的核心需求卻表現出高度一致化──都被「短小精悍,但極具趣味」的內容所吸引,而「情景喜劇式」敘事恰好契合了這一需求。 1/ IP 形象具象化: 從「平面 logo」到「鮮活角色」 團隊第一步是讓 Duo「活起來」: 不再是平面 logo,改用「真人穿玩偶服」的形式,在辦公室里拍互動視頻。這種做法成本低、靈活度高,很快就引起用戶關注,還賦予了 Duo 鮮明的個性──愛催更、愛搞怪、有情緒的「學習監督者」。 用 IP 形象露臉還有兩個關鍵優勢: 規避真人出鏡的風險:無需擔心演員更換導致的用戶認知斷裂,保持 IP 形象的穩定性; 強化品牌聯想:通過高頻曝光,讓「綠色貓頭鷹」成為多鄰國的「視覺符號」,用戶看到同類形象即可快速關聯品牌。 這類情景化內容還能與熱點自然結合:例如將「Dua Lipa 梗」融入「Duo 在辦公室思念 Dua Lipa」的劇情,讓故事線與熱點相互加成,而非生硬疊加。 除核心 IP Duo 外,團隊還構建了「多鄰國家族」角色矩陣,進一步豐富品牌世界觀: 例如,女孩 Lily 被稱為「拽姐」,常以輕蔑地慢拍鼓掌的姿態出現,代表了年輕一代,不討喜的性格反而被大多數年輕人喜愛;Oscar?是一位對待工作極其認真的戲劇老師,說話自帶舞臺腔,會用夸張的肢體動作講解語言知識點;Zari?作為家族里的「活力擔當」,性格開朗外向,而 Zari 恰恰就是以 Zaria parvez 為原型而創作的。 多鄰國現有 IP 人物 這些角色各有性格,互動起來像一家人,讓品牌世界觀更完整。在 YouTube 上,團隊還為高人氣的 Lily 定制了一季 9 集的《Living with Lily》系列,展現其獨特個性。 《Living with Lily》系列短片 2/跨界聯動, 遵守「故事線優先」原則 隨著 Duo 形象的爆火,眾多品牌主動尋求跨界合作,但多鄰國始終堅持「故事線優先」原則: 所有合作均基于「多鄰國家族」的既有設定,通過新增互動場景豐富劇情,而非單純的品牌 logo 拼接。 例如與清潔用品品牌 Scrub Daddy 的合作,團隊設計了「Duo 與 Scrub Daddy 海綿 IP 的跨品牌戀情」劇情──從初識、曖昧到「生下 scrub baby」,延續多鄰國搞怪特性,讓合作內容具備故事性,引發用戶自發傳播。 多鄰國還主動借勢現象級內容:Netflix 熱劇《魷魚游戲》第二季上線時,團隊制作「Duo 參與劇中游戲」的惡搞視頻; 多鄰國 X Netflix 《魷魚游戲2》系列廣告 電影《芭比》上映期間,不僅在片頭 30 秒廣告中亮相,還將多鄰國標志性的「叮」提示音植入電影場景──盡管只是一閃而過,這種仍合作體現了品牌影響力的提升。 《芭比》上映期間多鄰國在影院內的廣告 3/復用+適配策略,兼顧效率與差異 多鄰國社交團隊采用「75%復用 + 25%適配」的模式,在保證效率的同時,避免所有平臺內容「一刀切」: TikTok 與 Instagram Reels:因用戶偏好、內容節奏相近,核心視頻可直接復用; YouTube Shorts:用戶更偏好原生、輕松的表達,團隊會放慢剪輯節奏,增加日常化場景,弱化營銷感。 同時,團隊根據成員年齡層進行平臺分工: 年長的千禧一代成員主導 Instagram:憑借對平臺早期文化、用戶偏好的理解,讓內容更具「成熟感」; Z世代實習生負責 YouTube Shorts:利用對新興玩法、年輕語言的敏感度,注入更多潮流元素。 針對「新用戶跟不上劇情線」的潛在問題,Zaria 并不在意,團隊采取「沉浸式接入」策略──不刻意簡化內容或重復鋪墊,而是相信「趣味性會驅動用戶主動探索」:新用戶若被單條內容吸引,會自發瀏覽歷史視頻,逐步理解角色設定與劇情,最終形成「從興趣到認同」的轉化。 團隊始終清楚:用戶上社交平臺首先是為了娛樂,而不是學習,因此不強制每條內容都綁定學習功能,而是通過搞怪、趣味建立情感連接,讓粉絲自發回溯舊內容,主動感知多鄰國的「語言學習屬性」──實現「先吸粉,再轉化」的路徑。 4/未來趨勢判斷:從「算法破解」 到「慢熱內容(Slow Burn)」 2020 至 2025 年,社交媒體從「品牌可選渠道」變為「必爭陣地」,導致內容嚴重飽和。 全員追熱點的模式將逐漸失效,用戶對算法主導的高頻信息轟炸產生「社交疲憊」。 Zaria 意識到,品牌需要從傳播視角上進行轉變,從以「破解算法、提升內容曝光」為核心的「傳播視角 transmission view」,回歸以「創造文化意義、維系用戶連接」為核心的「儀式視角(ritual view)」,通過長期內容構建有活力的品牌社區。 她預判「慢熱內容(Slow Burn)」將成為新方向──品牌需像「內容工作室」一樣打造系列化、故事化內容,通過長期敘事構建社區連接,而非依賴單次爆款。 03. 團隊管理:不做長期規劃, 主動制造「麻煩」 從 Zaria 單人運營,到發展為超過 4 人專業團隊(含社交媒體負責人、協調員及社交媒體經理),多鄰國社交團隊的管理始終圍繞「激發創意」「快速響應」展開。 多鄰國社交媒體團隊部分成員 1/摒棄「先規劃、后執行」的思路 Zaria 很早就意識到,社交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是「反應速度」,而非「規劃嚴密性」。因此團隊主動打破「先規劃、后執行」的傳統模式,簡化審批流程,賦予團隊充分的創意自主權。 團隊日常運作以「敏捷響應」為核心: 靈感實時流動:成員在 Slack 平臺隨時分享熱點趨勢、創意想法、文案思路,確保所有人同步平臺動態,培養「網感」; 快速試錯:靈感浮現后,成員可先動手拍攝制作,再進行集體評估,避免創意在冗長會議中流失和消耗; 短期規劃為主:拒絕超過兩周的內容安排,僅在每周一確定「基礎任務」(如固定角色互動、常規話題回應),確保內容穩定性的同時,預留足夠空間應對突發熱點; 「veto權」機制:若出現高價值熱點,任何成員可提出暫停基礎任務,優先制作熱點內容,確保不遺漏關鍵傳播窗口。 2/招聘與管理:偏愛「麻煩制造者」 Zaria 有她獨到的招聘準則:不優先考察傳統廣告行業經驗,更傾向招聘「麻煩制造者troublemakers」──那些敢于挑戰規則、具備獨特視角、對多鄰國使命有強烈認同感的人才。 她認為,這類人才更能打破思維定式:跨文化背景的成員可規避國際內容的禁忌,心理學專業成員更擅長捕捉用戶情緒,多元經歷能為團隊帶來更多創意可能性──「經歷越豐富,越容易找到新的突破點」。 團隊內部討論現場 在團隊管理上,Zaria 強調「開放與關懷并重」: 機會共享:主動將對外發聲機會交給團隊成員,例如外部機構邀請撰寫社交趨勢報告時,推薦成員 Kelsey 接手,而非個人獨占,增強團隊歸屬感; 壓力管理:針對社交媒體行業「高壓、高負荷」的特點,設定明確邊界──每天最多處理 200 條評論,避免成員陷入無止境的加班;新人入職后配備帶教老師,幫助快速適應,減少獨自承擔復雜任務的壓力。 05. 總結: 從「流量追逐」到「文化滲透」 多鄰國在社交媒體上的成功,已經超越了對「流量」的單一追逐。 Zaria 認為,衡量一條視頻是否成功,有兩個維度:數據和文化。前者是量化的指標──團隊將「100 萬播放量」設為爆款的門檻,同時通過調研追蹤 TikTok 等平臺帶來的下載轉化,用硬數據檢驗傳播效果。 但品牌成功的最終體現不是數據,而是「文化影響力」,即品牌是否進入大眾的日常語境,成為社交討論的一部分。 這種「文化滲透」讓多鄰國超越了「語言學習工具」的單一屬性,成為用戶情感與社交生活的一部分。 相比短期流量數據,這種基于文化認同的品牌價值與社區連接,更具持久性與競爭力──我們相信,這也是多鄰國能成長為「現象級品牌」的重要邏輯。BRANDSTAR 撰文/鄭依婷 編輯/李欣然 精彩內容推薦 傳播、會議、研究 合作問詢 微信:brandstar201807 郵件:info@brandstar.com.cn 聯系時請備注公司、職位和合作意向。 品牌合作經理 Luna 招聘 hr@brandstar.com.cn 網站 brandstar.com.cn APP 品牌星球 公眾號 品牌星球 品牌星球時尚 品牌星球出海 品牌星球會員 品牌星球創新大會 星球獎 品牌創新的 趨勢、戰略與案例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