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卷了”、“事多錢少”、“行業寒冬”……最近和幾個不同行業的朋友聊天,聽到的多是類似的聲音。
有朋友苦笑:“現在能按時發工資的公司,都算好公司了。”
但奇怪的是,就在這片“哀鴻遍野”中,總有一些人、一些企業,不僅活下來了,還活得相當不錯。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質:敢于做難而正確的事。
一.什么是“難而正確的事”?
就是那些短期看吃力不討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但長期看能夠構建深厚護城河,帶來持續回報的事情。
比如別人刷劇躺平,你每天雷打不動寫 500 字、跑 3 公里,看似枯燥的堅持,悄悄積累成寫作能力和健康體魄。
它不像刷手機那樣能立刻帶來快感,卻能在時間的發酵下,給你遠超預期的回報。
反觀我們常陷入的 “易而錯誤” 的陷阱,看似輕松,實則是在透支未來。刷短視頻滿足了短暫的快樂,卻偷走了本該用來提升自己的時間;
頻繁跳槽追求 “漲薪快”,卻沒能沉淀核心競爭力,30 歲后陷入職業瓶頸;
靠節食減肥圖 “見效快”,反彈后反而傷了身體。
輕松的選擇背后,藏著的是 “溫水煮青蛙” 的危機。
二. 難而正確的事它可能意味著:
拒絕一個來錢快但有損口碑的項目
短期反人性,長期有復利
投入一兩年時間打磨一款自己滿意的產品
在沒人注意的角落,堅持自己的標準和原則
比如做社交媒體,不用心運營的話,短期內真的看不到效果,用心運營的話,短期也很難帶來明顯效果。
談社媒帶來的長遠品牌價值會被認為很虛無,因為沒辦法很好的衡量到底什么是品牌價值。
前期發帖沒人點贊,沒人評論,做活動參與的人數寥寥無幾,更別談大部分老板都關心的流量和轉化。因此許多人會吐槽做社媒無用。
但是如果運營方向是對的,堅持用心去精細化運營半年左右,你就會看到正反饋,
比如活動效果越來越好了;粉絲也蹭蹭蹭起來了;
互動的人越來越多了;做產品調研的時候也能收集到不錯的用戶反饋;
甚至越來越多的KOL, KOC主動求合作……
最后,形成正循環,社媒提及你品牌的人越來越多,流量和訂單也越來越多了……
三.那么為什么大多數人選擇走容易的路?
本質是 “短期利益” 對 “長期價值” 的碾壓。大腦天生偏愛 “即時反饋”—— 刷一條視頻能立刻笑出來,而學一門技能可能要半年才看到效果。
容易的路,見效快,反饋及時,哪怕知道它是條死胡同,也總有人前仆后繼地闖進去。
而難的路,需要延遲滿足,需要與人性抗爭,需要你在漫長的時間里默默耕耘,卻看不到明顯回報。
真正的高手,大部分都是長期主義者。他們愿意用暫時的辛苦,換取長期的競爭優勢。
這種 “延遲滿足” 的能力,恰恰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就像字節跳動早期,當其他互聯網公司都在做流量變現快的游戲、電商時,張一鳴卻堅持投入資源做算法研發。
當時沒人看好這個 “燒錢又慢” 的方向,但正是這份對 “難而正確” 的堅守,讓字節跳動后來憑借精準推薦算法,推出了抖音、今日頭條等現象級產品。
對個人而言,同樣如此:那些能沉下心做 “慢功夫” 的人,終會在某個節點迎來爆發。
四.如何識別“難而正確的事”?
1.能積累核心競爭力?
做的事情是簡單重復,還是能不斷積累你的專業能力、品牌聲譽或資源網絡?找工作時,別只看起薪,看看這個崗位能不能讓你積累可遷移的能力。真正的正確,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2.有復利效應?
今天的努力能否讓明天的自己更輕松,5 年后會不會感謝現在的自己?知識、技能、品牌口碑都有復利效應,時間越長,價值越大。
3.對你而言有意義?
你是否相信這件事的價值?只有內心認可,才能在被質疑和遇到困難時堅持到底。
4.符合長期趨勢?
這件事是否順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比如健康產業、數字化升級、新能源等符合國家政策和未來需求的領域。
五.知道什么是難而正確的事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堅持做下去。
1.拆解大目標,建立小正反饋
難而正確的事往往回報周期長,容易讓人中途放棄。將大目標拆解為階段性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給自己一些獎勵,建立正向反饋機制。
很多人途中放棄,是因為把目標定得太宏大。“要寫一本書” 太難,但 “每天寫 500 字” 很容易;
“要瘦 20 斤” 壓力大,但 “每天少吃 1 口飯、走 1000 步” 沒負擔。
把 “難” 拆解成 “每日可執行” 的小事,用微小的成就感對抗畏難情緒,堅持就會變成慣性。
2.用 “環境倒逼” 對抗惰性
獨自堅持很難,找到有共同目標的伙伴,相互鼓勵和監督,能讓這條路走得更容易。
一個人走得慢,一群人走得遠。想練口語,就加入英語角;想備考,就去圖書館和學霸一起學習。同時,主動砍掉干擾項 —— 把手機放在視線外,卸載容易沉迷的 APP,用環境幫自己 “斷舍離”,減少堅持的阻力。
3.定期復盤調整
堅持不是固執。定期回顧進展,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策略和方法,確保始終在正確的方向上。
4.給自己畫餅
經常想象目標達成后的景象,這種視覺化練習能重新點燃內心的激情和動力。
任何一個領域,到最后拼的都不是投機取巧的能力,而是踏實做事的耐心。
選擇難而正確的路,一開始可能走得慢,但你會越走越輕松,因為你的基礎扎實,能力全面,護城河深厚。
而選擇容易的路,一開始走得快,但會越走越艱難,因為你要面對無數和你一樣想走捷徑的人,最終陷入無休止的內卷。
很喜歡一句話:“所有橫空出世的驚艷,都是蓄謀已久的鋪墊”。
沒有一蹴而就的捷徑,也沒有憑空掉下來的幸運。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