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C姐。
最近有個感受就是大家做品牌出海討論術的層面太多有時候甚至不知道為什么要做那些營銷動作做著做著就迷茫了,貌似除了出單轉化就沒了,那今天聊聊IMC,很多疑問或許就解開了:
整合營銷傳播
(全稱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簡稱IMC)
是企業走到一定階段必須面臨的傳播方式!
今天我們不是討論IMC怎么做,而是先搞清楚要做IMC前基本的理論基礎模型有哪些?
戰略層模型
1 4P/7P 營銷組合模型
4P(產品 Product、價格 Price、渠道 Place、促銷 Promotion):傳統營銷的核心要素組合,聚焦 “企業視角” 的資源配置。
7P(在 4P 基礎上增加:人員 People、過程 Process、有形展示 Physical Evidence):適用于服務行業,強調服務體驗與流程優化。
2 波特五力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
從供應商議價能力、購買者議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壁壘、替代品威脅、行業內現有競爭者競爭程度五個維度,分析行業競爭格局。
3 ?Ansoff 矩陣(安索夫矩陣)
以市場(現有 / 新) 和產品(現有 / 新) 為維度,劃分出市場滲透(現有產品 + 現有市場)、市場開發(現有產品 + 新市場)、產品開發(新產品 + 現有市場)、多元化(新產品 + 新市場)四種增長戰略。
4 價值主張畫布(Value Proposition Canvas)
左側聚焦客戶需求(痛點、期望成果),右側對應企業價值主張(產品 / 服務如何解決痛點、創造價值),通過匹配度分析優化產品定位。
戰術層模型
5 ?4C 理論
以消費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溝通(Communication)為核心,從 “用戶視角” 優化營銷執行,替代傳統 4P 的企業視角
6 RACE 模型
將營銷流程拆解為觸達(Reach)、行動(Act)、轉化(Convert)、留存(Engage) 四階段,對應 “擴大品牌曝光→引導用戶互動→促進購買轉化→提升用戶忠誠度” 的全鏈路目標
7 AIDA 模型
用戶決策鏈路為認知(Awareness)→興趣(Interest)→欲望(Desire)→行動(Action),強調營銷信息需匹配用戶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
8 TOFU-MOFU-BOFU 內容營銷漏斗模型
將內容營銷漏斗細化為頂部(TOFU,Top of Funnel) 聚焦 “認知教育”(如科普內容)、中部(MOFU,Middle of Funnel) 聚焦 “需求喚醒”(如問題解決方案)、底部(BOFU,Bottom of Funnel)聚焦 “轉化促成”(如產品對比、優惠信息)
(我們在做品牌內容傳播的時候需要多次結合此模型,每一層目的不一樣,所以不要再做一下內容就馬上要轉化訂單否則判斷就為無效了)
9 ?CBBE模型
基于消費者的品牌價值模型(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由美國學者凱文?萊恩?凱勒(Kevin Lane Keller)于 1993 年提出。
品牌力存在于消費者對于品牌的知識、感覺和體驗,即品牌力是一個品牌隨著時間的推移存在于消費者心目中的所有體驗的總和
10 PESO模型
是一種整合營銷傳播框架,用于系統規劃和整合不同類型的媒體渠道,以實現更高效的品牌傳播和目標達成。分別是 Paid(付費媒體)、Earned(贏得媒體)、Shared(共享媒體)、Owned(自有媒體)。該模型由美國營銷專家 Gini Dietrich 提出。
11 客戶生命周期管理(CLM)模型
將用戶關系劃分為獲?。ˋ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 revenue(變現)→推薦(Referral) 階段,針對不同階段設計精準策略,提升用戶終身價值(LTV)。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