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


      在營銷圈子,“品牌定位”這四個字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但真正能說清楚它到底是什么的人卻不多。

      很多人認為,品牌定位就是設計一個Logo、想一句Slogan、拍一條廣告片;也有人覺得,定位就是“高端”“年輕化”“性價比”這些標簽的排列組合;更有人把定位等同于市場細分,認為只要圈定一個消費群體就算完成了任務。

      但如果你仔細研究過那些真正成功的品牌——比如蘋果、農夫山泉、特斯拉,甚至近年崛起的元氣森林、花西子——你會發現,它們的定位邏輯遠不止于此。

      品牌定位的底層邏輯,本質上是一場關于“選擇”與“放棄”的戰略博弈。它不是在定一個“點”,而是在定一套“系統”。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拆解品牌定位的5個核心維度,告訴你那些教科書里沒寫的實戰邏輯。



      定認知戰場:選對戰場,比打贏戰爭更重要


      定位的第一層,是確定你要在用戶心智中搶占哪塊認知高地。

      許多人誤以為定位是“我想讓用戶記住什么”,但真正的關鍵其實是“用戶已經記住了什么”。比如在飲料行業,“解渴”是基礎需求,“健康”是進階需求,“情緒價值”是更高階的需求。元氣森林當年選擇主攻“0糖0卡0脂”,本質上是繞開了可樂的“快樂水”戰場,轉而搶占“健康飲料”的認知空白。

      如何找到認知戰場?

      1.逆向思考:用戶對現有品牌有哪些不滿?比如完美日記抓住了“大牌平替”的痛點,而傳統美妝品牌還在強調“奢華感”。

      2.趨勢預判:未來3-5年,哪些需求會爆發?特斯拉在2012年押注電動車時,燃油車仍是絕對主流,但它看到了環保政策的趨勢和用戶對科技感的渴望。

      3.認知沖突:用戶對某個品類的固有印象是否有矛盾?比如“速食”與“健康”看似對立,但空刻意面通過“餐廳級意面在家做”的定位,成功化解了沖突。

      案例: 王飽飽燕麥片早期避開了與傳統麥片的“營養早餐”競爭,轉而綁定“代餐”“控卡”場景,直接切中年輕女性減肥需求,兩年內銷售額破10億。



      定身份角色


      定位的第二層,是明確品牌在用戶生活中的角色。你不是賣產品,而是成為用戶的“某種化身”

      用戶買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背后的“身份象征”。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而是“第三空間”的生活方式;Lululemon賣的不是瑜伽褲,而是“自律與自由”的精神標簽。

      角色定位的3種類型:

      1.解決方案提供者:比如戴森=“黑科技家電”,解決的是用戶對傳統產品功能不足的不滿。

      2.價值觀代言人:Patagonia把環保理念刻進品牌DNA,吸引的是認同“負責任消費”的人群。Rothy’s的品牌定位是,你可以在購買一雙可愛鞋子的同時,通過回收塑料瓶來愛護環境。

      3.情感陪伴者:江小白用文案瓶打造“年輕人的情緒酒”,讓產品成為傾訴對象。



      定價值錨點,撬動用戶決策


      品牌定位的目的是讓消費者清楚你所提供的價值,以及為何獨獨你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定位的第三層,是找到一個讓用戶無法拒絕的購買理由。

      價值錨點就是那個讓用戶瞬間心動的“鉤子”。

      經典錨點類型:

      功能錨點:OPPO“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

      情感錨點:鉆石品牌“一顆永流傳”

      價格錨點:Costco“極致性價比”

      場景錨點:紅牛“困了累了喝紅牛”

      反常識邏輯:?錨點越單一,穿透力越強。許多品牌總想堆砌賣點,結果反而模糊了焦點。

      實戰技巧: 用“填空題”檢驗你的錨點: 當用戶想到______(品類)時,第一個聯想到______(你的品牌),因為______(錨點)。



      定競爭壁壘


      定位的第四層,找到你的“護城河基因”,構建別人抄不走的競爭優勢。

      許多品牌的失敗,恰恰是因為定位只停留在“用戶想要什么”,卻忽略了“我能守住什么”。

      壁壘的4種形態:

      1.技術專利:華為的5G芯片、大疆的飛控系統

      2.供應鏈優勢:蜜雪冰城2萬+門店背后的成本控制能力

      3.文化勢能:故宮文創對IP資源的獨占性

      4.用戶生態:小米的“手機+AIoT”閉環

      警惕偽壁壘

      • 流量不是壁壘(新渠道隨時崛起)

      • 融資不是壁壘(資本可以復制)

      • 爆款不是壁壘(生命周期有限)

      案例: 洽洽瓜子當年憑借“掌握關鍵保鮮技術”的定位,用“充氮保鮮”這一技術點構建壁壘,直接拉開與散裝瓜子的差距。



      定進化路徑:允許定位“有序變形”


      定位的第五層,是設計品牌的動態成長邏輯。

      市場在變,用戶也在變,死守定位可能讓品牌陷入“創新者窘境”。

      進化路徑的3個原則:

      1.內核不變,外延擴展

      蘋果從“Think Different”到“隱私保護”,始終圍繞“挑戰者”精神。

      因為蘋果的 “Think Different”傳遞著勇于突破、挑戰常規的創新精神,后續強調 “隱私保護”,本質也是在數字時代對用戶權益、行業常規(當時不少科技企業對用戶數據保護相對隨意 )的挑戰,內核是 “挑戰者” 精神驅動下對用戶價值、行業正向發展的堅守。

      美團從團購擴展到本地生活服務,但核心仍是“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2.用戶生命周期延伸

      • 母嬰品牌Babycare從孕期用品延伸到兒童服飾、玩具,伴隨用戶成長。

      3.技術驅動升級

      • 特斯拉從“電動車”到“自動駕駛平臺”,重新定義出行方式。

      危險信號:?定位的本質,是一場“舍得”的藝術。當品牌開始盲目追逐熱點、跨行業跟風時,往往意味著定位失焦。

      品牌定位不是一次性的創意策劃,而是一個動態校準的過程。它需要企業回答四個終極問題:

      1.我們為什么存在?(使命)

      2.我們絕不做什么?(邊界)

      3.10年后用戶想到我們時,會露出什么表情?(心智印記)

      4.我們愿意為了聚焦一個價值點,放棄哪些看似誘人的機會?


      圖片


      本文轉載請注明出處。禁止二創和洗稿,一經發現將追究責任!!!

      以上,如果對你有用,請點個贊點個在看哦,下周見!





      End




      個人簡介


      Hi 我是Kimi,一個力求只分享干貨的品牌小主管一枚。


      關注我,海外營銷知識每月更新。(所有分享都是下班后業余時間總結和發布)


      (V:kimi20288交個朋友)。




      往期文章推薦


      5個步驟教你打造完美的品牌屋
      75% 的美國消費者愿意為環保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核心賣點沒找對,銷量可能會掉幾個0




      喜歡就點在看哦~


      ?

      ?


      點贊(56)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