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六一兒童節快樂!我是任朝茜。

      每年六一,我都會寫篇文章,聊聊跨境零售中的兒童品類。不過今年呢,我想換個角度,不直接講兒童,而是聊聊兒童背后的媽媽們。

      說到兒童品類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孩子用,媽媽選。雖然現在也有不少爸爸會參與購買決策,但大部分時候還是媽媽在操心孩子用什么、玩什么、穿什么。這些年做跨境零售的戰略咨詢,讓我越發覺得,了解媽媽的心理真的特別重要。

      我自己就是一個5歲半男孩的媽媽。老實說,這份"工作"真的不好干。媽媽這個角色的天花板太高了,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雖然現在已經當了快6年的媽媽,我還是在不斷地學習和適應這個角色。

      今年六一,我們在重慶歡樂谷

      我其實生孩子不算早,31歲才有了寶寶。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做心理準備,知道生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精力,需要很強的責任感。但真正有了孩子后才發現,之前的準備都不夠用,實際面臨的挑戰遠超想象。

      我體會最深的挑戰是兩點:睡眠和時間。

      先說睡眠。

      記得生完孩子時,我的婦產科醫生就和我說:"可能你會想把孩子塞回去。"

      當時還不理解,直到經歷了那種被強制剝奪睡眠的感覺——每三個小時就要起來喂奶,好不容易睡著又要強行醒來。這種感覺特別痛苦,因為不是被老板要求或者工作需要,而是出于本能,卻又帶著被迫感。那時候常想,"再讓我睡10分鐘,我真的干什么都愿意"。

      這種極度渴望睡眠的心理,在市場上催生了像Happist Baby這樣的產品——一個售價1695美金的智能搖籃,通過模擬子宮環境幫助嬰兒連續睡眠。

      我哥在美國生二胎時就毫不猶豫地買了這個"續睡神器"。因為他和嫂子都是高薪工作,晚上頻繁起來哄孩子對第二天工作影響太大。在美國這種不興請父母幫忙、也很少雇用月嫂的環境下,這樣的產品雖然貴,卻能解決實際問題。

      再說時間管理。

      我從一個早上完全起不來的人,變成了每天6點準時起床的媽媽。因為孩子8點要到學校,7點半我就要送他出門,我必須提前完成自己的洗漱、冥想、化妝,然后再叫孩子起床。公司同事都知道,從早上6點開始,飛書就會不停有我發的消息,因為我的一天已經開始了。

      最難的是平衡孩子的時間和自己的時間。大部分時候,一整天都沒有真正屬于自己的空間。所以我開始嘗試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融入育兒過程。比如我很喜歡設計和藝術,我學了多年畫畫,就會帶孩子去看藝術展,讀藝術家的故事。這樣做的目的,與其說是培養孩子的興趣,不如說是希望在陪伴過程中,也能給自己留一些空間和收獲。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市場上那些注重美學教育、STEAM教育、興趣教育的品牌會受歡迎。因為父母是購買決策者,他們在選擇產品時,也在考慮如何在陪伴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就像Mideer這樣的品牌,抓住了"父母想培養孩子藝術審美"這個需求,成功從水拓畫起步,發展成了一個受歡迎的兒童益智美學品牌。

      其實做了這么多年跨境零售的戰略咨詢,我深深體會到這個行業讓我們能深入理解消費者的心理,洞察人性。但要做好一個企業,光懂用戶還不夠。在數學上有個詞叫"充分必要條件",用在這里特別合適:了解用戶心理是必要的,但并不足以保證我們能做成一個成功的商業

      為什么這么說?

      • 了解需求≠成功商業模式

      • 好產品≠成功企業

      了解用戶需求,可能幫你做出一個好產品。就像前面提到的HappiestBaby智能搖籃,它很好地解決了新生兒父母的睡眠問題。但做出一個好產品,不等于就能做成一個成功的企業。用戶洞察只是做好生意的必要條件之一,還遠遠不夠。

      真正要打造一個成功的企業,我們需要系統化的研究,這個研究分為三個層次。

      首先是戰略層面的研究。我們要搞清楚行業的趨勢是什么,機會在哪里,這個機會下的商業模式和商業終局是什么樣的。比如兒童玩具和兒童服裝,雖然產品使用者都是兒童,但它們的行業特征和商業規律完全不同。只有找到真正的機會點,了解行業驅動因素以及需要投資建立壁壘的地方,我們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使力。

      其次是戰術層面。當我們確定了行業機會和該機會下的模式,就需要研究這個模式該怎么落地。在這個模式下,產品、品牌、渠道、組織該怎么構建?這需要我們拆解大量的對標案例,找到行業的Benchmark和成功路徑。就像研究Mideer這樣的案例,不是簡單看它做了什么產品,而是要理解它的整個商業模式是如何運作的。

      最后是執行層面。我們要把模式落地到組織上,這就需要清晰的組織模型、管理模型和財務指標。說白了就是每個人該怎么干活,拿多少錢,組織怎么構建,怎么考核。具體到產品定義、營銷方案這些執行細節,都需要嚴格把控。

      如果我們把這三層研究都做好了,就是系統化地找到了機會和模式。有了機會和模式,再投入人力物力和資源,我們就能系統化地做企業戰略,把企業做大做強。但如果沒有找準機會和模式,只是投入人、錢和資源,就是趴在地上干活,就像在路邊擺攤賣包子一樣,可能今天能賣幾個,明天也能賣幾個,但永遠不知道這個生意能做多大,怎么擴張。
      所以,做好一個企業需要系統化的戰略研究。用戶洞察只是其中一環,就像蓋房子,不能只有地基。你還需要完整的建筑規劃(戰略)、專業的施工圖紙(戰術)和嚴謹的施工管理(執行),缺一不可。只有把這三層研究都做好,找準機會和模式,再投入資源,企業才能真正做大做強。

      今天是六一,咱們還是用兒童品類的不同細分行業來具體說明。

      雖然兒童玩具和兒童服裝的使用者都是兒童,但它們的商業邏輯完全不同。兒童玩具是典型的渠道驅動型行業,想要打動渠道,就必須成為品類級的頭部品牌。所以在玩具行業,品牌的核心功能是向渠道傳遞"我是這個品類最棒的品牌"這樣的承諾。

      而兒童服裝屬于服裝大行業,是供應鏈驅動型的。因為服裝最重要的是款式和材質,但相比普通服裝,兒童服裝的特殊之處在于復購率更高。孩子長得快,家長更看重品牌,因為一旦找到合適的品牌就會持續購買。所以兒童服裝品牌既要有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又要注重品牌建設來維系復購。

      這就是為什么我一直強調,了解用戶需求只是起點,而不是終點。同樣是兒童品類,不同細分行業的商業邏輯和成功路徑可能完全不同。只有通過系統化的戰略研究,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一個行業的本質,找到正確的商業模式,最終實現從理解需求到建立可持續商業模式的跨越。

      說了這么多,其實我想表達的是:作為一個媽媽,我懂得用戶需求有多重要;但作為一個戰略顧問,我更明白,要把企業做好,光懂用戶還遠遠不夠。每個行業都有它獨特的規律和路徑,只有通過系統化的研究,我們才能真正幫助企業找到屬于自己的成長之路。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知,我們“任小姐出海戰略咨詢”今年推出了商業洞察云服務。這項服務的核心是:用頂尖智庫團隊和AI賦能系統,為企業打造無需駐場的市場決策中樞。簡單來說,我們的團隊就是跨境企業的專業洞察力量,幫助企業系統化地做好從戰略到執行的全方位研究。

      圖片

      如果你也在思考企業的增長路徑,歡迎隨時找我聊聊。

      最后,祝大家六一兒童節快樂!也祝愿天下所有為孩子付出的父母們,都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找到自己的節奏和快樂!

      交個朋友

      圖片



      點贊(8)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