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開始陸續恢復工作了,但因為新年漸進的緣故,基本都是做一些項目的收尾工作,且整體的效率不高。那這周的復盤文章簡單聊兩個點,一是數據分析工具的數據可靠性的問題,二是如何打造自己的「第二大腦」。

      看上圖是最近出來的一條消息,主要內容講的便是谷歌在搞事情,把很多第三方的排名跟蹤工具給屏蔽了。

      其實谷歌的這些操作對我們自己的網站倒是沒什么太多的影響,可能唯一有點麻煩的,便是后續再使用數據分析工具分析網站、或者關鍵詞時,得多留點心眼,得多渠道核實一下信息的準確性。

      之前我也在文章中多次說過,這些數據分析工具上的數據,僅供參考即可,千萬不要迷信。畢竟絕大部分數據都是他們自己算法體系計算出來的推測值(爬蟲數據與算法體系相結合),并非絕對。

      所以比較合理的做法就是,就自己在做的產品品類,親身入局去做一個網站(或者一個落地頁),推送谷歌索引收錄后看看真實的搜索數據反饋。并且可以的話,將這些數據記錄下來,形成自己專屬的數據庫。

      那后續再去做新詞、或者起新站時,底氣便更足一些。畢竟前期已經做了比較充分的實驗,也知道了這一類詞在搜索引擎上的具體表現,自然也就能有的放矢。

      且這么做有個好處就是,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數據積累,你自然就會知道這個產品品類該怎么做,或者怎么去布局。慢慢的便會形成相應的感覺,也知道了這個品類就該這么做,或者這個品類就該做哪些詞根。

      這就不舉例了,不太方便展示數據,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吧 GSC 的數據拉出來分析一下,自然也就清楚了。

      聊完數據分析工具這個點,接著聊聊這周消化完的一本書,蒂亞戈的《打造第二大腦》。

      其實這本書看完給我的觸動還是挺大的,最直接的就是擊中了我平時「注意力消耗」過程中的一些痛點。

      比如每天消耗好幾個小時沉迷于社交媒體信息,但在短短分分鐘后便會徹底忘了自己刷過些什么。比如將各種深度好文加入收藏以期日后閱讀,但后續卻很難騰出時間深入消化。

      再比如不辭辛苦創建的筆記文件、文檔資料,卻在短暫使用后拋諸腦后,被塵封在電腦的硬盤中,或者是遺失在云端的某個角落。

      所以我這周開始嘗試著根據書中的一些指導思路,在改造自己記筆記的一些方式了。最明顯的就是改變過去那種單純以「記錄」為導向的記錄方式,轉而向「實踐」為導向的記錄方式。

      說實話,改變這個過程其實挺難的,尤其是過往積累的一些不好的習慣有點積重難返。但不管怎樣,先嘗試著根據這個思路去實操看看。

      后續有任何新的思路,或者任何新地體悟,再來總結輸出一下。


      點贊(8)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