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開始想做一件事的時候,怎么做,誰來做,和誰做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最需要第一時間思考的是做了這件事,對相關人,事和組織的影響

        人的潛意識很容易在個人想法上,跳躍性的做加法。一旦有一個想法,就立馬跳出誰來做,怎么做的思考。而忽略了事情本身可能帶來的影響。


      • 通過敏捷開發法做出最小化可行性產品,然后逐步迭代,這是目前公認的效率最高的項目管理方式。

        對于創業也是一樣,先完成第一個最小化變現閉環,然后在此基礎上逐步迭代。這跟《精益創業》中講到的邏輯完全一樣。


      • 只要某件事持續地做下去,能確保距離最終目的地越來越近,就應該堅持去做。

        用去做的心態代替去贏的心態,可以獲得更穩定,更持續的執行心態。


      • 通過在第一線的評論和用戶反饋中尋找產品創新機會。

        有時候創新不是發明,而是通過組合,優化,加碼去解決用戶的實際需求。

        有時候創新又不僅僅是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而是超越客戶需求,因為客戶本身并不知道要什么。

        就像客戶要的不是汽車,而是從A到B的體驗。

        就像客戶要的不是排插,而是便捷的用電體驗。

        就像客戶要的不是充電器,而是使用時的充電速度,不使用時的無感。


      •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快速推進,逐步迭代。


      • 人類是群居動物,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桿秤,用來衡量自己在人群中應該有的形象。為了保住自己期望的形象,人會做很多自己討厭的事情。

        所以,降低焦慮程度,減少心理內耗,從來不應該是網上常說的,忽略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是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心里的那一桿秤,改變自己期望得到的形象,讓自己的期望更靠近自己想要的形象,而不是群體想要的形象。


      • 什么是價值觀?

        價值觀是一種標準,一種判斷事物對與錯的標準。雖然一切事物都有兩面性,但價值觀基本決定了兩個人或一群人能不能長久。

        什么是世界觀?

        世界觀是看一切事物的角度和維度。世界觀不能決定兩個人或一群人是否長久,但能決定人和組織的未來。不同世界觀的人注定沒辦法靈魂溝通,也注定不是一個階層。

        你認為樂于助人是應當應分,他覺得樂于助人是沒事找事,這不是價值觀不一致,這是世界觀不同。


      • 靈魂被被人控制很可怕,但靈魂被身體控制,也在不斷地侵蝕你的未來。

        你知道長期不吃早餐會有大問題,但是你的身體告訴你不想吃,于是你就不吃。

        你知道堅持運動對人生有巨大的幫助,但是你的身體告訴你不想動,于是你就不動。

        你知道腦子越動越靈,但是你的身體告訴你懶得思考,于是你就不思考。


      • 很多人都說亞馬遜是做不出品牌的,我是完全不認同的。

        首先,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品牌,什么是品牌力。

        品牌不是一定要人盡皆知,而是在自己的細分領域有影響力就是品牌,這個影響力就是品牌力。

        量品牌力有三個角度,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

        知名度通過品牌詞搜索量來測量,美譽度通過點擊率和轉化率測量,忠誠度通過復購率測量。

        注于做產品和品牌的賣家,請問以上幾個數據是否通過持續在亞馬遜上銷售有提升呢?

        果你的產品足夠好,知名度必然提升,美譽度必然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復購率必然高于平均水平。

        問這不算品牌算什么?

        另外從整個項目角度出發,只要做過全渠道的負責人都會有明確的感受,只要亞馬遜的銷量持續穩定地增加,其他小平臺和獨立站的品牌搜索詞進站流量也是同步增加的。

        這不是品牌是什么?

        任何渠道的銷售都能提高品牌的影響力,這毋庸置疑

      • 當你淋著雨的時候,你希望有一輛車,當你有一輛車的時候,你又想感受淋雨。這就是對幸福追逐的過程,永無法停止。


      • 這個世界的很多底層邏輯都是相同的,很像想法也都是類似的。我之前寫過一段話,人總是更愿意相信自己已有的判斷和想法,人更愿意在發表某個觀點后,不斷地給這個觀點找支撐點,而不是反駁點。

        同樣的,跟葉貝斯定理的關鍵點總結表達著同樣的意思。

        1. 以相對合理的基礎比率對結果的可能性做出判斷。

        2. 質疑你對證據的分析。

        這就是讀書的作用,我2023年才想明白的事情,18世紀早就有了答案。

        過于相信自己的證據,并以此來判斷事件的走向。這是我們常常犯的一個錯誤。


      • 基礎工作: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進階工作:用己之長,克其之短。

        競爭階段:尋找敵人最薄弱的一切環節,包括時間,去攻擊它。


      • 人們傾向于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歡的人提的要求。

        影響好感的第一點因素是外表魅力。

        二點因素是相似性。

        第三點因素是贊美。

        第四點因素是通過與他人反復接觸,增強熟悉感。

        第五點因素是關聯性。


      • 過于焦慮與浪費的時間和已做錯的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及時轉念,專注于當下的事情。


      • 能力是什么?把大目標拆分成小任務的過程就是能力的體現。

        拆分結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非常考驗一個人的知識量,項目經驗和管理技術。

        比如年目標是開發100個客戶,共5個業務員,真的有很多人只是把大目標平均到每個業務員身上,或者讓業績好的人承擔更大的目標。

        如果只是把大目標用除法的方式分成多個小目標,我想哈士奇都可以做。

        真正的拆分是需要更深層次的思考,到底怎么樣才能達成目標,需要做什么才能達成目標,需要做的事情有什么難點待解決,什么人能解決,什么事情的進展會影響目標的達成,推進的過程中什么經驗的值得復制的,什么經驗又是需要舍棄的。

        整個過程貫穿達成目標的始終,這才能稱之為有價值的,可落地的目標拆分。


      • 新趨勢,新事物,新機會,新風口,一定要實實在在,腳踏實地地搞清楚底層原理。半知半解只會害苦了自己。


      • 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事情,什么是錯誤的事情。但我們無法總是管住自己的下意識行為,因為有些錯誤的事情總是更容易做到。

        這有點像冥想的時候,思維控制不住地想亂七八糟的事情。

        冥想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把思緒重新拉回到冥想本身,循環往復,直至自己能夠穩定地讓思緒停留在冥想本身,以達到休息大腦的目的。

        生活中,工作中也是這樣,我們需要不斷地糾正自己的行為和思考邏輯,讓自己始終處在正確的軌道上。


      點贊(1)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