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營銷效果不好,從廣告層面,素材層面,我們都出過一些優化思路的文章,今天的內容想跟大家聊聊用戶心理的角度,怎樣才能打心里讓用戶產生購買欲,感興趣的就一起看下去吧 “ 1、七次法則 有研究表明,用戶產生購買行為之前,需要與該商品有7次接觸,比如廣告,直播,共同朋友的推薦,轉發等各種途徑,如果你想通過一次發帖或者一個廣告就吸引用戶購買,除非你的商品價格確實是非常低廉,比如一分錢的紙巾,那么就算用戶不需要,秉著薅羊毛的原則也會購買,普通的產品,用戶產生購買一般都在接觸到這個產品第五次以后,如果你的產品價格比較高,那這個次數還會更多 所以你只發了兩三個帖子,或者一兩個視頻,沒有引流到購買用戶,就覺得沒效果,這種想法肯定是不對的,做廣告也是同理,跑個幾十刀,沒有產生購買,就把廣告停了,那也是沒法跑出效果的,不管是內容引流還是廣告引流,都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拉長去看效果,而不是幾天就想速成 “ 2、熟悉定律 指的是人們對自己熟悉的東西更容易產生信任和好感,這個和七次法則有一定的相似,都需要產品在消費者面前有一定程度的曝光,但我們把重點放在熟悉上,怎么樣才能增加用戶對我們產品的印象? 觀察一些國民老品牌的廣告詞,“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的腦白金,“我從小喝到大”的椰樹椰汁,他們并不會去強調我的產品有什么樣的功效,產品品質有多好,非常簡單的一句話,但給人的印象就是,我這個品牌,大家都很熟悉,大家都選擇我,就算你之前不知道這個品牌,但你聽到這個廣告詞也會好奇怎么大家都知道就我不知道?那我也買一個看看 “ 3、錨定效應 指的是人們對某個事物做出選擇和判斷時,往往會受到第一印象的支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先入為主”,在營銷中最常見的行為就是原價和現價,原價399的T恤,現價99,就會給用戶一種很劃算的感覺,容易刺激用戶沖動消費,但是這種行為也有個問題,就是如果你的產品,它不值原價那個價錢,用戶就會覺得你這個打折就是個套路,反而會讓用戶對品牌和產品的好感度下降 所以使用這種營銷方式前,你需要先讓消費者對你的產品產生并不是廉價產品的印象,為什么同樣的礦泉水,娃哈哈只能賣2塊錢而百歲山能賣4塊錢?因為百歲山從品牌創立之處就打著“水中貴族”的稱號,給人留下了“高檔”的印象,2塊錢的娃哈哈和4塊錢的百歲山可能大部分人會買娃哈哈因為實惠,但2塊錢的娃哈哈和2塊錢的百歲山,大部分人可能都會選擇百歲山,因為它打折了,劃算,這就是受人們“先入為主”的影響 “ 4、損失厭惡 指人們對損失的感知,會影響人們的決策,人們在行為上會盡量避免損失。放到營銷上的例子就是強調用戶能得到什么,不如強調用戶會損失什么。最近淘寶618,各種湊滿減想必又是湊到頭都大了吧?為什么要費心思去湊滿減,就是因為用戶不想失去這個優惠,在你購物車結算的時候,系統就會提示你,還差xx元可以再減50,那么你買不買呢?你要是不湊單,就會失去這個50元優惠,大部分用戶都還是會去再湊一件。 這樣的營銷活動在生活中非常常見,比如我最近在玩的一款游戲,首充30元,送30元,充值后發現,這個送的30元是以每天1塊錢的形式返還的,必須每天上線領取,這就增加了用戶對游戲的粘性,為了每天領取這一塊錢都得上線,上線了就會順便玩一會,一個月下來,玩家就會習慣性的每天上來玩了 以上是一些營銷中經常運用的用戶心理,你在推廣你的產品的時候,可以用一些小技巧,通過廣告文案,素材內容,折扣活動的設置,來抓住用戶心理,從而提升營銷活動的效果 76762 歡迎掃碼關注我們 學習更多投放干貨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 ”了解更多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