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人員的工作不僅僅是接單,還要和客戶保持良好的溝通和關系。有時候,和客戶聊一些看似無關的話題,也是增進信任和了解的好方法。但是,很多外貿人員卻不知道該如何找到合適的話題,或者不知道對方對什么感興趣,生怕走錯一步滿盤皆輸。
至于話題切入點,大致要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很多人都喜歡聊一些輕松有趣的話題,比如體育、文化、娛樂、旅游、美食等。這些話題可以讓人放松心情,也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親近。所以,和客戶聊這些話題,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
和不太熟悉的人聊天,中國人通常會談一些比較安全的話題,比如天氣、本地的風情、對方的來歷等。這些話題可以表達關心和尊重,也可以避免一些敏感和尷尬的問題。如果和外國人交流,這些話題也是不錯的選擇。
要強調的是,每個人的文化修養和志趣愛好不盡相同,同外國人交談時不能不注意這一點。舉個例子,L是一名大學生,很喜歡未來學。她曾希望教自己英語的外籍教師評論一下《第三次浪潮》這部關于未來學的新書,對方卻告訴她:“我只喜歡歷史學,從不研究未來學.”于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C是一位導游,他帶過一個英國旅游團,其中有位老先生十分難侍候。不論你介紹什么,老先生都會蹦出一句“沒什么了不起。”小C一點不生氣,反而熱情地向對方介紹起了中國的家庭關系,特別是老年人受尊敬的情況。老先生很愛聽,接下去就再也不為難他了。C比L高明之處,就在于他善于發現談話對象的“興趣點”,并且能夠“對癥下藥”。
了解并尊重對方,是進行順利而有成效的交談的前提。眾所周知,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公務繁忙,來去匆匆,可是有一些中國記者卻經常能夠見縫插針地同“老薩”侃上一通。侃什么呢?侃的就是他酷愛的集郵。一番神聊之后,記者的專訪也就同時完成了。他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選準了話題。
???
找到和外國人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是促進雙方交流和理解的好辦法。這樣,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避免自己的弱點,和對方順暢地溝通。我們也不會因為說了一些不合適的話,而讓對方感到困惑或尷尬。
J先生是位計算機專家,他來中國講學,很受歡迎。有次在他的講座中間休息時,一名年輕的中國學者虔誠地問道:“請問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究竟是因何墜毀的?”豈料J好生尷尬,支吾良久說:“我實在抱歉,我不清楚……”原來這位專家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式的人物,對非專業的問題毫不關心。可見,與外國人交談,不要選擇人家不熟悉的話題。像那名年輕的中國學者的冒昧提問,實在叫人下不了臺。
當外國人主動提起我們不太了解的話題時,我們應該虛心學習,認真傾聽,不要裝作懂得很多,也不要主動談論自己不太清楚的話題。如果我們說了一些錯誤或不恰當的話,就可能會讓對方失望或不滿。
通常下列話題在同外國人交談時是不宜選擇的:
其一,過分的關心和警戒。中國人的文化是以集體為主,關心他人是一種美德,外國人的文化是以個人為主,尊重他人是一種禮貌。所以,我們不能用中國人的方式去和外國人交流,否則就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比如,你問外國朋友:“你吃飯了嗎?”你問他:“你要去哪里?”你可能是想表示關心,在他看來卻是多管閑事,侵犯了他的隱私,他會想:“你為什么要問這些?”
中國的售貨員被要求主動向顧客介紹和推薦商品,對“老外”來這一套可行不通。因為人家認為買什么東西是自己的事情,別人管不著。我們萬一非跟外國人談論這種話題不可,則要盡量講得委婉一點。在語氣上特別要加以注意,少用祈使句,不要讓對方感到是在對他下命令。
其二,個人的私生活。和外國人聊天,要注意尊重他們的個人隱私,不要隨意問一些他們不愿意回答的問題。比如,他們的年齡、婚姻、經歷、收入、住址和家庭情況等,這些在中國人看來很普通的話題,在外國人看來卻是很敏感的話題,他們會覺得你是在窺探他們的私事,有不良的動機。同樣,你也不要對他們的衣服、房子、家具、汽車等物品的價格、樣式和產地發表評論,這些也和他們的收入有關,也是他們的隱私范圍。
其三,令人不快的事物。要注意避免一些不愉快和不適當的話題,比如衰老、死亡、惡心的昆蟲、慘烈的事件、丑聞的故事、淫穢的內容等。這些話題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和不幸,也會影響交流的氣氛。中國人見面,常常會關心對方的健康狀況,但是和外國人交流時,最好不要問這個問題,尤其是不要和一個外國病人詳細地談論他的病情。這樣,我們可以尊重他們的隱私和感受,也可以避免一些尷尬和冒犯。
其四,他人的長短。散布小道消息,評論同事的美丑、上司的好惡、女士的胖瘦、路人的衣著,都會被正派的外國人當作缺乏教養和不務正業。談論人際糾葛和他人的過失,也被視為無聊之舉。
對外國人的政治主張、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個人愛好,不要妄加非議。當著英國人的面譏諷他們的女王陛下,告訴一位收藏家玩物喪志,都是失禮的。
應當指出,在交談中,一旦遇到外國人回避或不愿繼續的話題,切忌我行我素,而要立即轉移話題,必要時要向對方道歉。
上述幾條基本原則,僅供大家在同外國人打交道時參考。原則不是模式,重要的是在交往中靈活運用,因地因人制宜,這樣才能應付自如。
關注外貿獨立站全球營銷,分享更多外貿干貨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