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出口數據顯示,中國的出口總量已經連續兩個月呈暴跌趨勢,創下了近年來的最低水平,讓人嘩然。


      中國出口總量連續下跌

      八月初,據海關署公布了的進出口數據顯示,我國進出口數據下降的都十分明顯,在7月份,我國進出口就同比下降了8.3%。

      7月的進出口資金達到了3.46萬億元,其中進口1.44萬億,出口2.02萬億,分別下降了6.9%和9.2%,貿易順差更是縮水了14.6%。

      看到直觀的數字,很多人意識到,我國的外貿業務確實要進“ICU”了,對比以前經營得風風火火的外貿業務,如今外貿也開始難做了。

      在以前的外貿市場中,我們主要對接的是歐美范圍的市場,如德國、荷蘭、法國等,但最近中國對這幾個國家出口同比下降了10%以上,而作為主要出口國的美國和加拿大等,數據也不是那么樂觀,分別下降了18.6%和20.5%。

      但汽車,一些零配件、機電產品,包括機械設備等,出口都有所提高,由此可見,并不是所有產品的出口都呈現下降趨勢的。

      但盡管這些高科技領域的出口呈現增態,依舊有一些產品沒有得到有效的重視,而這些產品大多屬于傳統類目,如鋁材、集成電路等。

      歐美對中國需求減少

      很多人表示,我國被美西貿易脫鉤,受其限制,商品出口也受到影響,其實這并不是主要原因,受到疫情影響,歐美市場對中國市場需求也有所下降。

      一場疫情讓全國經濟都陷入了縮水狀態,市場的發展也開始放緩,受此影響,歐美市場也開始進行“大排水”,流動性較之以前很大幅度地加快。

      所以這個時候,歐美市場如果不能保證供應鏈的連續性的話,那么商品的提供環節就會受到阻礙,那么更多的商品只能依靠從亞洲國家進口。

      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我國在疫情期間的出口直線上升,尤其是對歐美市場,從20年下半年到21年期間,我國的外貿反倒呈現了“欣欣向榮”之態。

      但是進入2022年后,全世界進入了加息周期,流動性較之以前又開始縮水,加上疫情的恢復和全球市場的適應,對應的歐美地區的市場也開始下跌。

      如此一來,在世界的供應鏈恢復以后,歐美地區的市場呈現多樣化趨勢,有了從各個國家和地區涌現出來的商品,中國區進口的商品自然也就減少了。

      中國產業還需升級

      進出口下降,除了需要考慮外部因素外,內部因素的作用也有著關鍵性的影響,而對于中國來說,自身的競爭力不足也是需要重視起來的問題之一。

      外貿出口是一項長期的過程,從長遠來看,能夠影響自身外貿市場的首先是產品本身的價值和競爭力,外部的限制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限制作用。

      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處于全球的領先行業,如今的汽車品牌發展的也是越來越迅猛,出口也是相當可觀,這說明我國汽車具有一定優勢。

      除了國產汽車品牌發展越來越好之外,很多汽車也出口到了歐美市場,這也說明歐美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要依賴中國進口的產品的。

      同時,也不是歐美地區國家不消費了,而是他們更傾向于選擇一些高技術領域的產品,以及這些產品是從哪里進口的,而這也是我國目前面臨的挑戰。

      中國外貿市場的出路

      外資大量撤資,訂單數量也是大幅減少,出口額更是下滑明顯,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我國外貿的出路又在哪里?

      基于這種背景,從企業方面來說,就需要進行積極的升級調整,不僅要在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方面下功夫,同時進行創新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同時,中國還可以將工廠建到海外,利用當地的資源和勞動力來獲得更好的成本優勢,同時將產品銷售到全球范圍內的市場。

      在海外投資和經營制造產業,可以讓中國的企業更好的適應全球市場的需求,基于此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以便于獲得更多的機會。

      市場的控制權在誰手里,話語權就在誰手里,掌握了獨一無二生產技術的國家就能提供給別國生產不出的產品,供需永遠處于平衡。


      本文所用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關注外貿獨立站全球營銷,分享更多外貿干貨

      ? ?↓↓↓? ??


      點贊(0)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