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分享這個主題主要是因為新年以來一直在跟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死磕,嘗試著將自己的筆記從 Evernote 遷移到 Notion。接近兩千多條筆記(部分是書簽筆記)的整理就已經讓我大費腦筋,而且其中還有一些沒有消化掉的筆記。在我看來,這部分沒有消化掉的內容就根本不屬于我,只是在我的筆記軟件里留下了一點痕跡而已,所以我干脆直接刪除了那些不怎么重要的信息。

      這次的資料整理,我是以項目為維度進行的,就是說一個項目建一個文件,再在項目文件里進行拓展。之所以這么做,主要是因為我不想讓自己的筆記體系太臃腫,盡量做到筆記與筆記之間的低耦合、可擴展。同時,應用軟件提供的搜索功能可以很輕松的找到我想看的內容。

      具體怎么做?

      目前我拆解任何一個項目,都是從四個維度進行分析的,分別是:需求,流量、產品與變現方式。具體到任何一個局部,又分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三種分析方向。

      就是在這種全局思想的指導下,我可以很輕松將任何一個我想做的項目做出很完善的 SOP 流程。后面有學到新的知識,或者在實踐中總結出新的經驗,便直接在 SOP 流程中找到合適的位置插入進去即可。

      昨天我加入了『生財』第七期社群,有在里面學習了一種新的資料整理方法,覺得很有用,便立馬在我的筆記系統里面實施了。這種資料整理方法按照『道、法、術、器、用』的整理邏輯對資料進行歸類,具體就是指:

      道:主要包括了概念、定義、理念、規律和目的。主要承擔的作用,就是講清楚該細分領域到底“是什么”,我們研究它到底是“為了什么”,該領域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在哪里。

      法:主要就是在探求“道”的過程中,經過實踐思考、總結歸納出的規則體系和方法原則(比具體方法更抽象化),屬于高度提煉總結的規律。

      術:主要就是具體的操作方法,指的是我們為了研究這個領域,采用了什么步驟、途徑、手段、技術。如果是再細分一點的說,還包括了所研究領域的問題描述、基本假設以及適用邊界等。

      器:主要就是在驗證“法”和追求“道”的過程中,能夠讓“術”得到落地實施,所采用的一系列工具。

      用:主要就是一些實際的使用場景,還有可以參考的各種案例。

      這種分類方法要比“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種分類方法更細分,也很好的解決了某種場景下資料碎片不清楚如何放置的問題,所以今天趁著休息時間統一對已有資料進行了一次升級。

      但是在做升級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對『道』與『法』這兩個維度的區分不是很精準。為了先動手做起來,不至于那么糾結,干脆將其二合一,后面發現更好的解決辦法后再作區分。


      點贊(0)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