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C姐。
昨天的文章發布之后,有很多TK操盤手以及亞馬遜站外推廣KOL營銷人員加過來。
95后Tiktok操盤手深夜崩潰:美國關稅影響TK小店,做了那么多爆款還被亞馬遜同事PUA?
其中有一個小伙伴說:

總覺得做TK達人什么的是在給運營打工
而且公司老板只喜歡運營和投放
做了很多年
現實環境就是如此
實在是沒辦法
離職轉崗做運營

整個薪資在市場上也上不去
就很心塞

那么關于亞馬遜站外推廣
TK達人BD
這個發展問題
和目前在跨境公司大環境下的憋屈問題
C姐在VIP社群又探討了一下:
C姐我認為,出現這個情況,是管理錯位問題,老板想要的跟推廣在做的事情本質是錯位的。

來,
首先,出現上面那個情況的大部分是亞馬遜起家的公司,做著做著就拓TK團隊,拓亞馬遜站外推廣團隊
反正老板也不知道為嘛要拓
就是看到竟對在做自己也要做
具體做這個的作用和價值是啥也不太清楚
唯一清楚的是:要轉化,要銷售,要賣貨。
亞馬遜站外推廣其實有很多板塊和細分:有專門主要只做轉化的站外deal,或者亞馬遜站外聯盟(目的就是出單)
另外,就是大家熟知的KOL網紅營銷,媒體PR,官媒
然而很多亞馬遜早些年賣起來的那些產品,不一定適合站外做網紅營銷,好比你一個產品問了100個網紅都不要
你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用內容強感知可視化表達,那KOL為什么要給你拍?
這里面就會面臨,產品不適合做網紅營銷,但是老板又非要做,而且還以轉化為目的
一旦樣品發出去視頻上線沒有亞馬遜站內轉化,就開始責怪KOL崗位的人不作為。
尤其是老板若有這個想法,那些亞馬遜運營就更猖狂,直接蛐蛐你站外推廣一點價值都沒。
本身網紅營銷也好,社媒運營也好,其實是一個品牌長期積累的內容向的輸出,這個輸出有可能有銷售轉化,也有可能沒有馬上的,但是整體都是在給品牌做基建。
就連才華橫溢的Tony之前做社媒內容第一年也沒啥水花大成績但是老板給他機會繼續嘗試才有了現在這樣的爆發,你想想看如果你一個月就等不及這個崗位的人還能干嘛?
另外,對于大多數亞馬遜起家的公司如果你實在想KOL和社媒的人有杰出的產出,你應該先倒過去想一下你在開發產品的時候有想過營銷怎么做嗎?
這個事情就不能割裂,要從上到下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不能產品是開發,運營搞運營,推廣就硬推,99%公司都這樣分開的各搞各的,實際上開品的時候就得具有內容營銷思維,否則你拍腦袋搞出來的東西自己看了都沒生理反應,都不愛看,誰能拍爆他?
很多公司產品開發就是跟風的:

如果老板創始人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就盲目開始折騰,那這個推廣團隊的人肯定就難受,這個團隊就搭建不起來。

如果你是按照亞馬遜站內無腦BS榜單開品,又不研究用戶,也不考慮這個內容怎么表達,你就賣貨,賣貨就好了
不要折騰那些KOL營銷崗位的人了。
若你真心想做一個品牌起來,你就按照品牌的姿態(要搞清楚現在是新媒體時代你的品牌如何傳播)去整個公司從上至下的去梳理,甚至很有可能你過往的那些亞馬遜產品不一定合適(有可能就是早期刷單刷起來的誰知道呢),但是你現在真心想做一個品牌大概率你需要重新開品的,至于怎么開品做品牌這是另外一個話題又可以講幾萬字了這類不展開。
當然亞馬遜產品直接合適做品牌的也有,極少罷了。

其實梳理好各個崗位的作用和價值
然后定好這些績效獎金之類的
也不是不可以做
不過現實情況就是很多站外推廣被運營得了便宜還賣乖:
雖然這是推廣分內的工作,但是賣貨部門也最起碼要有點認知和感恩,不然這樣對接起來也是很窩火的。還被背后罵各種被刺,這樣誰甘心?

KOL一般是:底薪+績效獎金
TK達人BD一般應該是:底薪+績效獎金+出單提成
即便有些公司已經是這樣了
但還是會在KOL崗位發了一些樣品沒爆單的時候被針對被各種批評
這個時候我覺得老板要從整個品牌頂端去思考了,若沒有耐心做品牌你就賣貨不要招這個崗位;若你要做品牌你就好好想想產品要怎么重新規劃。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
祝大家都好把。
大家動動發財的小手指轉發這篇文章到朋友圈,讓更多老板看到,拯救跨境大環境出一份力,感謝?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