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Shop這個萬眾矚目的跨境新渠道,終于靴子落地了。 只是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Tiktok Shop最終卻是以全托管的形式來繼續海外市場的運營。 這就讓很多Tiktok賣課的同行尷尬了: 如果全托管了,我們都成“供應商“了,之前吹的那些運營黑科技,不就砸手里了嘛。 至此,跨境電商四小龍(Temu, 速賣通,Shein,Tiktok)全都開啟了全托管的模式。 那按照這么玩法,是不是就沒賣家這個中間商的事了?跨境電商賣家不存在了? 站在平臺的角度上講,因為物流履約和選品的原因,全托管肯定是能夠保證用戶體驗的最好方式。 畢竟隔了大半個地球,鬼知道第三方賣家會搞出什么幺蛾子。在本就國際形勢不穩定的今天,我們可不能把刀遞給對方。 跨境電商平臺全托管化,或者說半直營化,應該是個大趨勢。 這也就逼著很多跨境電商平臺賣家加速轉型了。 要么往上游走,深耕供應鏈。雖然利潤少,但是做起來了還是很穩的。 要么走品牌獨立站路線,打造自己獲取私域流量的能力。品牌起來了,不管平臺怎么樣,也都只是個出貨渠道而已。 講道理,跨境電商賣家從某個角度講本來也就是一個時期的產物。 在跨境電商發展的初期,確實存在大量的產品信息差和供應鏈紅利。 可是到了行業的成熟期,各大巨頭和資本都進場了,還依賴那種貿易商模式的跨境電商賣家本來就不應該有太多的生存空間了。 要么M2C,工廠直接下場,卷死你們。 要么D2C,不管是不是自研產品,我就是品牌方,賺的就是個溢價。 當然了,信息差永遠會存在。Ins不行了我就去Tiktok,歐美不行了我就去東南亞。 從這個角度講,跨境電商賣家又是會永遠存在的。 靠風口賺錢很爽。信息差生意很香。 可是這就跟縱橫賭場的老手一樣,永遠要期待下一把開個大的才能留在賭桌上。 中國賣家活的那么累,我們自己容易卷自己是一方面。但沒有幾個人真的愿意做長久品牌也是真的。 馳名全球的中國品牌為什么那么少: 因為我們都不愿意慢慢變富。 往期回顧 Santiago, 一個在紐約的深圳人 跨境電商獨立站1V1咨詢 海外推廣代運營 喜歡我的話,掃我二維碼,交個朋友。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