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要為選品模式來服務。
①走爆品模式=不斷測試,選品是關鍵,不行就換,不要糾結。 爆品模式的核心是快測快砍,因為FB廣告的投放環境和用戶注意力變化快。 選品是流量轉化的第一步,再好的創意也救不了沒人要的產品。 如果早期數據(CTR、加購、首單)不達標,繼續燒錢只是浪費預算。
②走精品模式=觀察的數據更細化 精品模式是長線運營,SKU少,強調單品的轉化率和復購率。 必須細看站外+站內數據,比如ATC率、結賬率、購買率、AOV、LTV等,來優化細節。 這種模式節奏慢,但積累品牌資產。
廣告經驗分享: 廣告經驗不是看書/培訓出來的,而是燒錢燒出來的,FB廣告涉及算法波動、競價環境、受眾行為變化,這些都只能通過實戰數據去適應 沒有標準化公式,FB廣告變量太多(受眾、版位、時間、賬戶歷史、競爭強度等),同一廣告在不同條件下結果可能完全不同。這只是社交流量的一環,流量應該多元化,拓展更多流量,比如購物流量,搜索流量等, 需要渠道多元化。 培訓的目的在于強化后臺系統認知,少走彎路。FB后臺(BM結構、Pixel+CAPI、域名驗證、事件優先級、政策合規)設置出錯,會直接影響廣告表現,甚至導致封號。培訓可以幫你一次性把這些基礎配置做好,后面才能把錢花在測試上,而不是修錯。 強調對人群畫像的理解:年齡、性別、國家、愛好、職業、人際關系等。 能深入分析用戶特征和社交環境,找到潛在用戶(他們可能沒主動搜索過)。
重點在于理解用戶搜索背后的意圖和目的。 覆蓋面廣(龐大用戶群),廣告精準度來自關鍵詞匹配。 用戶是主動找東西,轉化意圖更直接。
FB 廣告 vs Google 廣告
FB 廣告:是推薦算法,主動把廣告推給可能感興趣的人。
Google 廣告:搜索意圖算法,根據用戶主動搜索來投放廣告。
詳細對比表:
1. FB算法 (公式)

綜合價值 = 出價 × 預估行動率 + 用戶價值
Facebook 會選擇綜合價值最高的廣告展示給用戶,而不是單純看誰出價高
Facebook 廣告的真實競價邏輯
官方競爭機制里,總得分(Total Value)由三部分組成:
出價(Bid)
你愿意為一次結果(點擊、加購、購買等)支付的最高金額。預估行動率(Estimated Action Rate)
Facebook 預測某個用戶看到你的廣告后,會完成目標動作的概率(點擊、加購、安裝等)。
對應圖里的:點擊機率 × 轉化機率
用戶價值(User Value) / 廣告質量
衡量廣告對用戶體驗的價值,主要看:
正面反饋(點贊、評論、分享、觀看時長)
負面反饋(隱藏、舉報、跳過)
落地頁體驗(加載速度、相關性)
相關度評分(Relevance Score)
對應圖里的:有機價值
如何提高FB廣告的有效投放
1.找準受眾定位:
Facebook 廣告算法雖然很強,但前期給它輸入的受眾方向會影響學習效率。
素材(創意)和人群匹配度高 →?相關性得分高?→ 預估點擊率高 → 競價優勢。
如果素材和人群不匹配,即使預算高,也可能浪費錢。
2.出價(預算設置)
預算太死(過低):算法拿不到足夠的數據,廣告組會“跑不動”或長期在學習期,可能無法在競價中勝出,導致展示機會少
合理做法:預算要覆蓋至少50次目標轉化/周(幫助學習期穩定),同時結合 Cost Cap / Bid Cap 控制成本。
3.優化廣告創意
廣告創意是直接影響點擊率(CTR)和轉化率的第一因素。
好的創意能引發受眾興趣 → 點擊率提高 →?預估操作率高?→ 競價排名上升 → 以更低成本拿到更多展示。
互動(點贊/評論/分享)還會提升廣告的有機價值,進一步降低 CPM 和 CPA。
2. 廣告目標
Facebook 廣告分為?3 個層級:
??一句話記憶:
廣告系列?= 我想達到什么目標
廣告組?= 我要把廣告投給誰、在哪、花多少錢
廣告?= 我給用戶看的內容是什么
2.1 廣告命名
2.1.1 為什么廣告命名很重要?
目標清晰,快速定位:命名規范后,可以一眼看出廣告的目標、產品、受眾等信息,方便快速找到需要的數據。
提高效率:廣告多的時候,不用一個個點開看詳情,命名就能直接幫助你篩選、分析。
2.1.2 廣告系列命名的關鍵點
一眼看出廣告目標(如 Conversions、Traffic、Engagement)
一眼看出廣告投放的產品
一眼看出廣告類型或素材版本
可以包含:投放國家 / 受眾類型 / 投放位置 / 日期 / 版本號,參考
(Conversions) Sharkbed – US – FB Feeds – 1
Conversions?→ 廣告目標
Sharkbed?→ 產品名稱
US?→ 投放國家
FB Feeds?→ 投放版位(Facebook 信息流)
1?→ 素材版本號
2.1.3 廣告組命名的關鍵點
命名示例
家居類_25-35_ins
健身人群_18-24_fbfeeds
類似受眾-購買用戶_30-45_igstories_EN
這樣命名的好處:
一眼知道廣告組目標人群是誰
分析數據時可快速對比不同受眾和版位效果
便于A/B測試時保持結構清晰
3. 廣告系列
Facebook 廣告系列的一些額外設置功能
A/B Test:設置單一變量,創建 AB 測試。
同時運行兩個版本(只改變一個因素,例如素材、受眾或版位),用相同條件對比表現,判斷哪個更好。
好處:減少拍腦袋決策,用數據選出效果最好的方案。
廣告系列名稱:要有規范化命名。
作用:方便在廣告管理工具里快速識別和導出數據分析。
做法:命名里可以包含日期、目標國家、廣告目標、受眾類型、創意角度等,例如:
US_轉化_廣泛受眾_視頻對比_20240815
系列預算 CBO(Campaign Budget Optimization)
在廣告系列層級設置總預算,讓 Facebook 自動根據廣告組表現來分配預算。
作用:省去手動調預算的時間,系統會把更多預算分配給表現更好的廣告組。
注意點:
優點:整體預算利用率高、表現穩定。
缺點:如果有廣告組剛開始跑,需要更多預算學習,CBO 可能不給它足夠機會。
常用的廣告目標
4. 廣告組
單日預算?= 穩定跑量,方便長期測試和優化
總預算?= 有明確開始和結束時間的活動,一次性花完
5.廣告
Facebook 廣告的第三個層級?廣告(Ads),就是用戶實際會看到的廣告內容,在這一層你主要需要設置
注意點:
確定清晰的廣告目標:
在投放前要明確你是想要流量(Traffic)、轉化(Conversions)、互動(Engagement)等哪一種結果。
Facebook 的算法會根據你選擇的目標去優化廣告。如果你選了“流量”,系統就會找最可能點擊的人,而不管這些人會不會下單。
舉例:
跑流量 vs 跑轉化 跑流量:FB 會盡可能給你帶來更多點擊或訪問,但這些訪問未必有購買意圖,轉化率可能很低。
跑轉化:FB 會找最可能完成購買、注冊等行為的人,流量可能少一些,但轉化質量高。
2.Facebook 廣告版位
https://www.facebook.com/business/ads-guide/update/image
查看?所有廣告版位(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Audience Network)
查看?每個版位支持的廣告格式(圖片、視頻、輪播等)
查到?尺寸、比例、文件大小、文案長度限制?等要求
切換不同目標(如轉化、流量)查看可用的版位和規格
廣告層級投放策略
FB 廣告是三層級結構:
Campaign(廣告系列)?– 定義目標,比如轉化、流量、互動
Ad Set(廣告組)?– 定義受眾、預算、版位
-
Ad(廣告)?– 實際的創意素材,比如圖片、視頻、文案
避免 Facebook 廣告內部競爭
1?? 受眾/興趣不重疊
原因:如果不同廣告組的受眾高度重合,FB 會讓它們在競價時互相競爭,這會抬高 CPM、CPC,浪費預算。
效果:確保每個廣告組去觸達不同的人群,提高整體覆蓋率,降低成本。
1?? 分設備投放
移動設備?和?桌面設備?分開建廣告組。
桌面設備的?信息流廣告?和?右欄廣告?也要分開優化,因為受眾行為和點擊成本不同。
比如,移動端更適合豎屏視頻,桌面更適合長圖或右欄再營銷。
2?? 分受眾投放
將受眾細分成多個廣告組,根據不同受眾特征(主題)創建廣告組,避免互相競爭。
受眾可以分為:
核心受眾(Core Audience):根據興趣、行為、人口統計數據等設置的目標人群。
自定義受眾(Custom Audience):基于已有客戶數據(網站訪客、客戶名單等)創建的受眾。
類似受眾(Lookalike Audience):基于已有高質量客戶生成的相似人群。
3?? 國家 + 興趣組合測試
測試不同的國家 + 興趣組合,分廣告組運行:
按國家優先:如「產品(背包)+ 興趣(箱包)+ 國家(美國)」一個廣告組,「產品(背包)+ 興趣(箱包)+ 國家(巴西)」另一個廣告組。
按興趣優先:如「興趣(服裝類)+ 產品(背包)+ 國家(美國)」一個廣告組,「興趣(奢侈品類)+ 產品(背包)+ 國家(美國)」另一個廣告組。
??核心目的:減少廣告組之間的受眾重疊,讓預算在不同的受眾池里獨立競價,避免你自己的廣告互相抬價。
以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