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自動化商業系統(Automated Commercial System),CBP 用來跟蹤、控制和處理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商業貨物的系統。
AMS:為空運和海運承運人提供的自動艙單系統(Automated Manifest System for air and ocean carriers)。
Automated Invoice Interface(AII):自動發票接口。AII 允許將發票數據以電子方式傳輸到 CBP 數據中心。
Bill of Lading:提單。一種允許承運人將貨物從托運人運送到收貨人的可流通票據。
Bill of Lading Number:提單號。承運人簽發的字母數字代碼,用于在艙單中引用單個貨物貨件。
Cargo Release:貨物放行。由 CBP 授權的交付,允許商品進入美國商業市場。
CBPF-3461:CBP 表格(CBPF) 3461,入境/立即交付(Entry/Immediate Delivery)
CBPF-7501:CBP 表格(CBPF)7501,入境摘要(Entry Summary)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Program:通信接口程序,為發送和接收數據而開發。
Consolidated Entry Summary:合并入境摘要。在合并后的入境摘要中,Entry 申報人將多個申報合并為一個入境摘要包以提交納稅。它可以是一個正式的或非正式的 Entry。合并后的入境摘由 Entry Number 的校驗碼后的字母代碼 C 來標識;例如,888/0967534-8C
Cotton Fee:棉花費。對進口的陸地棉和含有陸地棉的產品征收的一種評估。類別代碼為 056。
CSMS:貨運系統消息服務(Cargo Systems Messaging Service)。
District/Port Code:地區/港口代碼。一個 4 位數字標識符,指的是每個 CBP 轄區和入境口岸。
Drawback:出口退稅,指退還某些進口貨物所支付的關稅,這些進口貨物被制造和再出口,從未在美國境內使用并再出口,或從未在美國境內使用并在 CBP 監督下銷毀。
Duty:關稅。根據入境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商品的進口價值(Entered Value)評估的從價和/或特定稅率。
EI:用于入境摘要輸入應用程序標識符的通用術語。
Electronic Invoicing:電子發票。能夠通過自動化發票接口(AII)以電子方式傳輸發票數據。
Entry:Entry 申報人須向美國海關提交的文件,以確保從 CBP 監管中放行進口商品。Entry 文件包通常包括 CBPF-3461 或 CBPF-3461A、發票、裝箱單和任何特殊放行表格(包括其他政府機構表格)。
Entry Number:入境編號。引用向 CBP 提交的文件的唯一數字標識符,以確保進口商品的放行和關稅支付。
Entry Summary:入境摘要。CBP 表格 CBPF-7501。入境摘要對進口商品進行描述和正確編碼。Entry 申報人在商品放行后的 10 個工作日內提交入境摘要,并支付任何應付的關稅、費用和稅費。
GATT: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
General Order (G.O.):由美國政府擁有或租賃的場所,用于儲存正在接受 CBP 檢查或被扣押的商品,或等待在 CBP 監管下的最終放行。儲存在此類場所的無主商品根據 "general order"進行保管(held)。
GSP:普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Harmonized System(HS):美國商品編碼協調系統(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e System in ACS)。
HMF:港口維護費(Harbor Maintenance Fee)。
MPF:貨物處理費(Merchandise Processing Fee)。
HTS:美國協調關稅表(Harmonized Tariff Schedule),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
HTS Number or Tariff Number:HTS 編碼/稅號。分配給美國協調關稅表中列出的各種商品的 8 位或 10 位數字代碼。
ICAO: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mport Specialist:進口專員。負責 Entries 的受理、審查和評估、分類、清算(liquidation)和統計報告的 CBP 官員。
In-bond:將貨物從一個卸貨港運往另一個港口進行入境或保稅處置的行為。
Informal Entry:非正式入境。非正式入境申請(Informal entries)適用于任何價值的個人貨物,價值 1250 美元或以下的某些商業貨物,以及價值 250 美元或以下的某些紡織品貨物。非正式入境申請(Informal entries)可以在入境摘要 CBPF-7501 上提交,并在第 2 項中由數字入境類型代碼(numeric entry type code)11 標識。也可以在非正式入境申請(Informal Entry) CBPF-5119A 上提交。
Informal Merchandise Fee:非正式商品費。對非正式入境摘要的評估。分類代碼為 311。
ISO Code:由 2 位字母組成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家代碼。例如,墨西哥的 ISO 代碼是 MX,而西班牙的 ISO 代碼是 ES。
Liquidation Date:CBP 清算 Entry 的日期。
Manufacture ID or MID:使用制造商或托運人的名稱和地址的特定部分構建的制造商識別碼。
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Port:2 位數字標識符,用于標識每個CBP入境口岸。
Port of Entry :提交 Entry 的入境口岸。
Port of Unlading:卸下貨物的美國停靠港。
Quota:配額。根據配額制度,在特定的時間內,只有一定數量的指定商品可以進入美國商業市場。在絕對配額下,一旦指定數量的商品已進口,則直到下次開放時都不能再次進口(be entered)。在關稅稅率配額下,一定數量的商品可以以低稅率進口。一旦進口超過指定數量,就會被征收更高的稅率。
Release Port:放行口岸。CBP 放行貨物的港口,CBPF-7501 入境摘要第 6 項中顯示的港口代碼表示放行港口。
SCAC:標準承運人阿爾法代碼(Standard Carrier Alpha Code)。美國國家汽車貨運協會 (NMFTA) 分配的承運人標識符。
Selectivity:選擇性處理。指定進口商品由 CBP 檢查專員或商品專家檢查的自動化方法。
Vessel Code:船舶代碼。用于明確表示特定船舶的唯一的字母數字代碼。
上面提及的術語很多都是美國進口清關過程中會碰到的,對照 CBP 官方的術語解釋能夠幫助很好地理解在清關過程中遇到的特定術語代表的確切含義。
完整的術語表及其含義解釋可參考 CBP 官方文檔:https://www.cbp.gov/sites/default/files/assets/documents/2018-Jun/ACE_ABI_CATAIR_Glossary_April2011.pdf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