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聊聊工作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
今天在調研某個關鍵詞時,發現了一個網站挺有意思的。初看 SERP 上網站權重不高,但是流量非常多(十幾萬)。無論是 SilimarWeb 顯示的數據,還是 UberSuggest 上顯示的數據,其流量表現都非常不錯。
注:SilimarWeb 數據可以看成是網站的全部流量數據,而 UberSuggest 主要看的是自然搜索流量數據。
本以為是發現了某個不錯的參考對象,畢竟該網站權重不高,但是流量水平還可以,于是就繼續在數據分析軟件上做進一步的分析。
在看這個網站的詳細數據時,會發現這個網站除了買了些垃圾外鏈外,沒什么其他的缺點。網頁的設計既美觀也和諧,整體的結構布局做得都挺不錯,技術優化這塊也優秀。
但是當我看到 Top Page by Traffic 這個區塊時,發現了一些問題。
簡單總結就是網站的泛量巨多(停留時間短,大多都是看看就走了),具體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其一,Top Page 前五十名中,絕大多數鏈接都是博客鏈接,產品鏈接僅僅只有幾條。
其二,博客文章的流量占比非常高,產品落地頁上的流量寥寥。
其三,就某些高流量的博客文章而言,其關鍵詞出詞基本都是信息詞,沒有購買意向更沒有轉化的可能。
所以這就導致,雖然網站的整體流量水平很不錯,但大多都是為了查詢信息而來,極少有轉化的可能,典型的「熱鬧但是不賺錢型」的網站。
所以,碰到這種情況怎么辦?
我的解決思路有兩個,分為短期操作與長期操作。
短期,先盡可能去解決產品曝光的問題。也就是在那些高流量的博客文章中,盡可能通過內鏈的形式向產品落地頁導流,或者是直接在博客文章中,通過 shortcode 方式插入商品信息卡。
畢竟有這方面的信息需求的用戶,或多或少會對這種類型的產品有興趣。那不妨通過「內鏈插入」的方式,增大自己的產品曝光,看看是否能增大產品轉化。
但是做這些操作的前提是,我們已經收集了足夠充分的數據。比如每個頁面的內容是什么,具體的關鍵詞出詞是哪些,以及排名情況如何。然后再在數據支撐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布局。
而且我們在做這些內鏈優化操作的時候,最好是記錄下自己的運營日志,然后分析優化前后的數據對比,看看自己的操作是不是真的有效。
有條件的話,自然是在自己的網站做用戶行為跟蹤,看看用戶的瀏覽軌跡是不是符合我們的運營預期。這類用戶行為的跟蹤軟件,之前推薦過不少。條件如果不支持的話,不妨使用 GA 的事件跟蹤也是可行的。
長期,自然就是做好商業詞的布局了。而這塊內容其實跟信息詞的布局邏輯一致,只不過后續需要將運營的重心逐步遷移到商業詞這類強轉化詞上。
畢竟網站的流量水平已經在那里了,剩下就是調整下運營的方向,總比那些一窮二白的網站要強一些。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