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瀏覽信息的時候,發現「things to do」這個關鍵詞的搜索量非常高。當時就覺得挺詫異的,干脆就著這個關鍵詞做了進一步的分析,那這篇文章簡單聊聊這個點。

      如果我們單純只是去做「things to do」這個關鍵詞的排名,會發現做上去會非常難。究其原因不僅是因為關鍵詞搜索意圖多樣我們很難把握,而且這個關鍵詞的競爭難度非常大,完全不符合我們低競爭的標準。

      那干脆退而求其次,轉而把「things to do」視作一個整體,將其作為詞根去看看相關的長尾關鍵詞建議。

      如上圖便是我使用數據分析工具進行簡單查詢后的結果,會發現在數據報表上,「things to do」這個詞與介詞的搭配組合出現的非常頻繁。

      干脆直接使用關鍵詞篩選,將所有包含「things to do」與介詞「in」 的結果梳理出來。于是便可以看到上面報表中,直接呈現了近 35 萬條結果。

      其實這個關鍵詞,除了搭配介詞「in」有非常多結果外,還有比較多的其他搭配也能發現不少結果。比如介詞「near」或者「with」,且不同的搭配方式,其對應的搜索意圖是不一樣的。

      像上圖所示的介詞「in」搭配,會發現結果中基本都是「things to do in Chicago」這樣的詞條,后面主要接的是國家名或者城市名。

      那這樣的長尾詞就比較適合用來做旅游類的攻略站點,因為主詞根「things to do」能與世界上所有的城市名與國家名進行搭配,從而便能獲取到成千上萬條長尾關鍵詞。

      典型的程序化 SEO 邏輯,對吧。剩下的便可以使用程序化 SEO 的那一套模式,將網站上的內容框架與內容結構完善起來。

      除了與介詞「in」搭配用來做旅游類攻略站點外,還可以與類似「when」這樣的疑問詞進行搭配,用來生成具體場景下的長尾關鍵詞。

      比如「things to do when dating」這種類型,便是將其應用到具體的某個場景中。于是我充分去收集這樣的場景,便能獲得許許多多的關鍵詞了。

      還比如「things to do about anxiety」這種類型,便是將其應用到更具體的某個場景中。

      所以我想通過這個案例想表達的是,當我們看到搜索量巨大、競爭難度巨大的關鍵詞時,此時直接正面硬剛不合適時,不妨「繞道走」。將其應用到更具體的、或者更細分的場景下去,可能倒是個不錯的機會。

      其實類似這樣的關鍵詞詞根還有很多,像之前文章中分享的「best」、「review」之類的,像「top」之類的限定詞,甚至是像今天這個案例這樣的,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進行深度發掘。

      而且這種思路也可以用來選品,比如看到一個大品類競爭難度非常高時,不妨使用這套邏輯將其應用到具體細分人群里,可能便會發現不錯的機會。


      點贊(3)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