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品里面有一種利用平臺之間的信息差進行套利的方法,其實實操起來的方案非常簡單。

      比如 A 產品最近在某平臺比較火,關鍵詞的搜索量非常大,同樣相互之間的競爭也相當激烈。那這個時候再進入到 A 平臺去做這種類型的產品,對于沒什么資源的新手來說,做起來的難度就比較大了。

      那退而求其次,直接到 B 平臺去做這種類型的關鍵詞,可能倒是個不錯的機會。

      我自己了解到的,有一些做虛擬資料的朋友就是利用這種方法進行選品,利用幾個主要搜索平臺與電商平臺之間的信息差實現套利。

      因為某個產品剛開始火的時候,在搜索平臺上的搜索量肯定會起的比較快,而在電商平臺卻沒什么搜索量。所以趁著這個時間差,趕緊去電商平臺部署相應的商品鏈接,并在商品鏈接中合理埋詞,實現對關鍵詞的提前布局。

      后續隨著產品熱度的上升,電商平臺上的搜索量肯定會跟上來,這時便可以很成功將這波流量吃下了。

      邏輯就是這么簡單,操作起來其實并不難,難的是如何有效去放大。因為這個過程中涉及到數據的挖掘與相應關鍵詞數據的表現監控,如果單純是純人工去做的話,重復操作的量還是很大的。

      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怎么去高效做這塊的事情,尤其是谷歌搜索平臺上的關鍵詞信息抓取問題。

      其實后續的流程都不難,唯一要解決的點,就是那個初始的信息從哪里來。

      打個比方,現在 AAA 這個關鍵詞剛剛爆出來,搜索量、關鍵詞的競爭難度等各方面的信息都挺不錯的,那如何去快速高效發現 AAA 這樣的關鍵詞呢。

      起初我使用的方式是「窮舉」,也就是將一個種子詞扔到谷歌搜索的輸入框,然后不停的種子詞的前后、中間各個位置加字母線索,來觸發谷歌搜索的關鍵詞自動建議。

      但是這種方法有兩個比較大的缺陷,其一是詞根的來源需要你自己去想,其二是這種簡單加一兩個字母的聯想方案,其關鍵詞聯想的質量都不是很高。甚至后續配上自動的關鍵詞 SEO 信息查詢的話,會浪費不少的 API 算力。

      所以我后續可能會花點心思好好研究下這個玩意怎么優化,尤其是針對特定產品場景下的功能優化。

      畢竟我現在的重心主要是在外貿詢盤站點上,所以我可能會花主要精力去重點設計出一套符合我產品背景的關鍵詞線索挖掘的方案出來。

      發現好的機會立馬去做內容,去起網站搞流量。當然可以從套利的角度出發,到對應電商平臺上去上傳相應的商品鏈接。

      如果大家有什么更好的想法,不妨留言交流一下。


      點贊(5)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