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 其實僅僅只是一種引流手段,至于最終能不能通過吸引過來的流量實現變現,可能又是一門學問了。今天這篇文章簡單聊聊,流量轉化與用戶行為的問題。

      我剛入行的時候,非常喜歡關注網站的流量。比如時常會去關注網站上個月的流量是多少、這個月的流量又是多少,有沒有實現流量的增長,以及增加了多少。

      深究下去,自然也就是這個月網站新出了多少關鍵詞,相應的關鍵詞排名怎么樣,這個月與上個月相比較,排名的變動情況如何,等等等。

      這套邏輯并沒有錯,但是現在回過頭去看,似乎是缺了點什么東西。因為從白帽 SEO 的角度出發,我們生產出來的內容,主要還是為了解決用戶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而不僅僅是為了取悅搜索引擎。

      那從這個角度出發,僅僅只是關注網站的整體流量水平、關注關鍵詞的排名變動情況,或者關注外鏈的增減情況,好像并不夠。

      那如果想最大化流量的變現能力,除了上面提及的需要獲取更多流量外,似乎還需要把重心放在優化用戶體驗上,實現「兩條腿」走路。

      熟悉 RankBrain 算法的小伙伴肯定會知道,以搜索引擎現在的能力,它完全能明白你的文章內容是什么。且算法還會根據用戶在頁面上的行為,來進一步判斷內容質量是否被用戶認可。

      拿兩種非常普遍的用戶行為舉個例子。

      第一種用戶通過搜索關鍵詞發現你的內容,點擊進入簡單瀏覽后立馬就關閉網頁退出來了。

      第二種用戶通過搜索關鍵詞發現你的內容,點擊進入簡單瀏覽后又做了進一步的交互,比如填寫了信息提交表單,亦或者點擊內鏈瀏覽了其他內容,等自己的搜索需求滿足后才關閉網頁退出。

      很顯然,第二種用戶交互行為更能提升網頁的權重(有國外大牛做過實驗)。

      而我們想要實現更有深度的用戶交互,僅僅只是關注流量水平便遠遠不夠了,重點還是應該放在網站的用戶體驗改善上。比如網站的加載速度與響應能力、網站的整體布局與頁面設計、網站交互流程的優化,等等。

      但是這些內容只言片語是根本沒有辦法說清楚的,要是有興趣可以多看看別人分享的 AB 測試案例,看看大牛是怎么通過瀏覽體驗的優化來提升網站的。

      至于怎么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我覺得主要就兩點,多看與多做。

      當你看得多了,就自然能知道什么樣的內容、什么樣的布局能讓你眼前一亮,也就自然知道了怎么把那些優秀案例的長處應用到自己的網站上。

      這里額外推薦兩個用戶行為的分析工具,可以使用 Microsoft Clarity 來監控用戶在頁面上的瀏覽行為并生成對應的熱力報告,也可以使用 Hotjar 這款工作來分析,看個人選擇吧。


      點贊(5)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