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外貿這行,客戶就像是掌舵的人,生意能不能順順當當往前走,全看客戶的方向。你想啊,要是沒客戶下單,產品做得再好、價格再優惠,不也只能堆在倉庫里?從找客戶、談合作,到簽合同、做售后,每一步都得圍著客戶轉。客戶的需求變了,咱們的產品得跟著調;客戶對服務有新要求了,咱們的流程也得改。可以說,客戶就是外貿業務的 “心臟”,沒了這顆心臟跳動,整個業務鏈條都得停擺。
客戶對產品最基本的那些要求
咱做外貿的都知道,客戶第一眼瞅的肯定是產品本身。但你知道不?這產品好不好用、靠不靠譜、能不能按他心思改,直接決定了這單生意能不能成。
先說說“好用”這事兒。千萬別覺得“好用”是個固定標準,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就拿咱們賣的戶外背包來說,給登山隊供貨時,他們天天琢磨的是“抗造不抗造”,面料得耐磨,拉鏈得拉一百次都不帶卡殼的;可轉頭跟旅行社合作,人家更關心“輕不輕”,畢竟導游天天背著跑,多一兩都嫌累。
我前陣子碰到個做廚房小家電的朋友,他跟我吐槽一個中東客戶:就認準了咖啡機必須帶“一鍵煮紅茶”功能。一開始設計部還覺得沒必要,結果樣品寄過去直接被打回來——客戶說他們那兒家家戶戶都愛喝紅茶,這功能比煮咖啡還重要。前前后后改了三次方案,最后把按鈕位置、加熱溫度都調到客戶滿意,才總算拿下訂單。你看,有時候客戶眼里的“好用”,可能就藏在一個你想不到的小細節里。
再聊聊質量這道坎。這可不是咱們自己覺得“質量好”就行,得按客戶的規矩來。去年幫一個做玩具的工廠對接歐洲客戶,本來樣品都通過檢測了,臨了客戶說必須加一個“小零件拉力測試”——原來歐盟新出了規定,3歲以下兒童玩具的小零件,得能承受90牛頓的拉力才合格。就因為沒提前吃透這標準,耽誤了整整一個月工期。
有組數據我得給你提個醒:外貿圈里三成的客戶跑單,不是因為價格,也不是因為服務,就栽在質量問題上。有個做家具的老板跟我訴苦,說之前給澳洲客戶發了一集裝箱沙發,到港后被查出木材含水率超標,當地氣候潮濕,客戶怕用半年就變形,直接整柜退回來,光運費損失就夠喝一壺的。
現在客戶越來越不愛“將就”了,都想讓產品帶著自己的“專屬標簽”。前幾年還只是大企業提定制需求,現在連小批發商都敢開口:“能不能把包裝換成我們語言的?”“能不能在產品上印我們的logo?”
我老家有個做寵物用品的廠子,以前就批量生產貓爬架,利潤薄得像紙。后來老板發現,國外很多寵物主人喜歡按自家貓咪的習性改尺寸——胖貓要加寬踏板,活潑的貓要多加幾層跳板。他們干脆搞了個“模塊化定制”,客戶選好基礎款,再挑配件組合,價格比標準款只高10%,訂單量直接翻了三倍。尤其是那些做寵物寄養的小眾客戶,恨不得每款都按自己的想法改,現在這廠子光定制單就排到三個月后了。
說到底啊,客戶對產品的要求其實就三個字:“合心意”。別總拿自己的標準當尺子,多問問客戶“你覺得啥樣才順手?”“你們那兒有啥特殊講究不?”,有時候多聊一句,就能少走十里彎路。
成本與價格考量
一、客戶對價格的敏感度分析
1.不同行業客戶對價格的敏感程度差別大
?做快消品外貿的,客戶對價格那叫一個敏感,一分錢都能跟你磨半天;但要是做高端機械設備的,客戶更看重設備性能和后期維護,對價格就沒那么較真
?有調研顯示,像服裝、家居飾品這類行業,客戶價格敏感度能達到70%以上,而精密儀器行業,價格敏感度通常在30%以下
2.價格敏感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受好多因素影響
?市場競爭越激烈,客戶對價格就越敏感,畢竟別家都在降價,你不降就沒優勢;要是你家產品在市場上獨一份,那客戶對價格的敏感度自然就低了
?產品特性也很關鍵,像那些保質期短的產品,客戶為了盡快出手,對進貨價的敏感度就高;而耐用品,客戶更在意質量,價格敏感度相對低些
二、客戶眼中的成本構成
1.可別以為客戶只看產品本身的價格,人家心里的小算盤打得精著呢
?運輸成本是筆不小的開銷,海運、空運價格不一樣,運輸時間長短也會影響成本,客戶會把這些都算進去
?關稅也是個大頭,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關稅政策不同,有些產品關稅高,客戶就得掂量掂量總成本了
?售后成本也不能忽視,產品要是容易出問題,后期維修、更換零件的費用加起來,可能比產品本身價格還高,客戶肯定會考慮
2.給說個真實案例
?有個大型采購商要進一批電子產品,我們報的價格比另一家稍微高一點,但我們離港口近,運輸成本能省20%,而且我們產品故障率低,售后成本能少30%
?采購商一算總賬,發現從我們這兒進貨更劃算,最后就選了我們
三、價格談判背后的客戶心理
1.客戶壓價的那些套路,背后都有小心思
?有的客戶一上來就猛砍價,其實就是想試探你的底價,看看你是不是有讓步的空間
?還有的客戶會說“別家報的比你低多了”,這時候他可能不是真要去別家買,就是想讓你降價,或者想看看你家產品和別家有啥不一樣
?也有客戶會拿大單誘惑你,說“你要是這個價,我以后長期從你這兒進貨”,這時候得冷靜,別被大單沖昏頭腦,先核實一下客戶的真實采購能力
2.面對客戶壓價,咱們也有應對的技巧
?別直接答應降價,先跟客戶強調產品的優勢,比如“我們的產品用的是進口原材料,質量比別家好,雖然價格高一點,但能幫你減少售后麻煩,算下來更省錢”
?可以適當讓步,但得有條件,比如“要是你能把訂單量增加20%,我可以給你降3%”,這樣既保住了利潤,又讓客戶覺得占了便宜
?還可以轉移客戶注意力,把話題從價格引到服務上,“我們可以提供免費的安裝指導,還能縮短交貨期,這些對你來說也很重要吧”
客戶心里那些沒說出口的顧慮
一、信任這東西,比訂單還金貴
客戶信不信任你,直接決定了這單生意能不能成,甚至影響以后的長期合作。可信任這東西不是一天兩天能建立起來的,得一步步來。
客戶一開始接觸你,會偷偷打量你有沒有資質。比如做醫療器械外貿,客戶會翻來覆去看你的生產許可證、出口認證;做食品原料的,檢驗檢疫報告是客戶的重點關注對象。除了看這些硬資質,他們還愛打聽,問問同行“這家供貨穩不穩”“出了問題好溝通嗎”。
之前聽說有個做燈具外貿的公司,為了壓低成本,用了劣質零件冒充進口材料,被客戶發現后,不僅當時的訂單泡湯了,老客戶也全跑光了。后來老板痛定思痛,重新規范生產、補齊資質,花了三年時間才慢慢挽回一些客戶,這代價可太大了。
其實建立信任沒那么復雜,平時多跟客戶聊聊天,不一定非得說生意上的事。發貨延遲了,別等著客戶來問,主動說明原因和解決辦法;產品有點小瑕疵,坦誠告知并給出補償方案。你越是坦誠,客戶反而越放心。
二、客戶怕擔風險,就想求個穩
客戶采購的時候,心里跟揣著個小鼓似的,總怕出岔子。產品質量要是出問題,運到國外退貨換貨折騰不起;交貨時間晚了,趕不上當地的銷售旺季,損失就大了;還有那匯率,一天一個樣,本來算好的利潤,可能轉眼就沒了。
這些擔心可不是瞎想,客戶一怕,就會在合同里給你加各種苛刻的條款。比如“逾期交貨每天扣總貨款的3%”“產品合格率必須達到100%,否則全額退款”。遇到這種情況,別覺得客戶較真,他們只是想給自己找個保障。
咱得主動給客戶吃定心丸,幫他們規避風險。比如跟客戶說“我們給這批貨買了貨運險,萬一運輸途中有損壞,保險公司能賠”;承諾“不管遇到啥情況,保證提前一周交貨,誤了期我承擔損失”;還可以建議客戶“咱們簽個匯率鎖定協議,按現在的匯率算,省得后面麻煩”。你把風險替客戶想到了,他們才敢放心下單。
三、客戶也需要被重視,不止于生意
別總覺得客戶只看重產品和價格,其實他們也需要被重視,希望感受到你的用心。好多時候,打動客戶的不是多優惠的價格,而是那些不經意間的暖心舉動。
逢年過節給客戶發個祝福,不用太復雜,一句簡單的“節日快樂”再加上一句“最近天氣轉涼,注意保暖”,客戶就會覺得你心里有他。客戶遇到難題時搭把手更管用,有個做建材外貿的朋友,客戶在當地建倉庫時不懂流程,他特意托朋友幫忙找了個熟悉當地政策的律師,客戶特別感動,之后的訂單都優先給他。
我認識個外貿員小王,特別細心,他有個本子專門記客戶的信息,客戶的生日、家里孩子的年齡都記得清清楚楚。有次給德國客戶發貨,正好趕上客戶生日,他順手在包裹里放了一盒中國的茶葉,附了張手寫的生日祝福。就因為這個小舉動,客戶跟他合作了五年,期間就算有別家報更低的價格,客戶也沒動搖過。
你對客戶用心,客戶才會對你忠心。生意是談出來的,感情是處出來的,把客戶當朋友,他們才會真心待你。
往期文章推薦:
專注外貿領域知識分享
●WhatsApp終極使用攻略:發現一切功能、技巧和隱秘功能
關注外貿獨立站全球營銷,分享更多外貿干貨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