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制造業版圖正經歷深刻變革,“中國 + 1” 戰略的推行,讓不少跨國企業將生產線向東南亞國家轉移。越南憑借優惠的政策、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吸引了大量外資,制造業呈現迅猛發展之勢。三星、英特爾等巨頭紛紛加大在越投資,越南也一躍成為全球重要的電子產品、紡織服裝出口國。一時間,“越南制造崛起”“取代中國制造” 的聲音甚囂塵上。但中國制造歷經數十年發展,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龐大的規模優勢與強大的創新能力。那么,越南制造究竟能否取代中國,成為全球制造業新的中心?


      越南制造現狀速覽


      在全球制造業的版圖中,越南制造正逐漸嶄露頭角,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其發展歷程雖不算漫長,卻充滿著機遇與變革。上世紀 80 年代末,越南開啟革新開放政策,如同為制造業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此后,越南制造業踏上了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征程。2007 年,越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一里程碑事件為其制造業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大量外資紛至沓來,成為推動越南制造業前行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越南制造業在其國內經濟體系中的地位愈發重要,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2023 年,制造業占越南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 23.88% ,創造了超 2.4 萬億越南盾的產值。進入 2024 年,發展態勢依舊強勁,前三季度 GDP 同比增長 6.82%,其中加工制造業增速達 11.41%,為近 6 年來同期最高增幅 。這樣的增速不僅彰顯了越南制造業的發展潛力,也反映出其在全球制造業格局中正在不斷搶占份額。

      在優勢產業方面,越南的紡織服裝業和電子制造業成績斐然。紡織服裝業一直是越南的傳統強項,憑借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成為全球重要的紡織服裝生產和出口基地。數據顯示,2020 年該行業出口額超 380 億美元,在越南出口產業中排名第二 。諸多國際知名服裝品牌,如 ZARA、H&M 等,都在越南設有加工廠。

      電子制造業的發展同樣令人矚目。自 2020 年起,電子產業對越南出口總值的貢獻率超過 45% 。政府通過設立高科技園區、出臺優惠政策等舉措,吸引了大量電子企業入駐,三星、英特爾等行業巨頭紛紛在此布局。如今,越南已成為全球重要的手機、電腦及零部件生產地,全球約三分之一的智能手機產自越南。


      中國制造全景呈現



      一、產業體系完備性

      中國制造的強大,首先體現在其無可比擬的產業體系完備性上。在聯合國劃分的全部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中,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從精密的芯片制造,到龐大的航天工程;從日常的服裝紡織,到復雜的核電裝備,中國制造業覆蓋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這種完備性帶來了顯著的產業協同效應。以汽車產業為例,一輛汽車的生產需要涉及鋼鐵、橡膠、玻璃、電子、機械等多個行業。在中國,汽車生產企業無需依賴國外供應商,就能在國內完成零部件采購、組裝、測試等全流程生產。長春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周邊聚集了上千家零部件供應商,形成了從研發設計到生產制造的完整產業鏈,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這種產業間的協同發展,是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源泉。

      二、龐大產業規模

      在規模上,中國制造更是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23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達33.5萬億元,占全球制造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30% ,相當于美國、日本、德國三國之和。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制造業企業數量持續增長,2024年,中國共有79家制造業企業上榜,涵蓋了通信、能源、機械制造等多個領域。

      華為、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更在全球市場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華為憑借在5G通信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其通信設備和智能手機產品暢銷全球;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佼佼者,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300萬輛,位居全球第一;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出貨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市場份額超過30% 。這些企業的成功,彰顯了中國制造業龐大的產業規模和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三、創新成果斐然

      創新是中國制造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近年來,中國在制造業領域的創新成果斐然。在研發投入方面,2023年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達3.3萬億元,其中制造業研發投入占比超過60% 。巨大的投入帶來了豐碩的成果,2023年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達89.7萬件,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

      在重大技術突破上,中國高鐵技術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中國高鐵攻克了高速列車、軌道結構、通信信號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鐵技術體系。中國高鐵的運營里程已超過4.5萬公里,占全球高鐵總里程的70%以上 ,并以其安全、快速、舒適的特點,成為中國制造的亮麗名片。此外,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等高端制造領域,中國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持續提升著中國制造的科技含量和國際競爭力。


      雙方深度對比



      一、勞動力層面

      在勞動力成本上,越南擁有顯著優勢。越南工人月均工資約200 - 300美元,而中國制造業工人月均工資已達600 - 800美元 ,越南勞動力成本僅為中國的1/3 - 1/2。這使得越南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制鞋等領域極具吸引力,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將生產線轉移至越南,以降低生產成本。

      但在勞動力素質方面,中國則占據上風。中國擁有龐大的高素質勞動力群體,2023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60%,每年向社會輸送超千萬專業技術人才,涵蓋機械、電子、軟件等多個制造業領域。這些高素質人才為中國高端制造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精密儀器制造、半導體研發等高端產業,中國工程師團隊憑借專業知識與創新能力,助力企業攻克技術難關。相比之下,越南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較低,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尚不完善,難以滿足高端制造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

      二、產業結構與產業鏈

      越南產業結構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部分低端電子組裝業。以2023年為例,紡織服裝、鞋類、電子組裝三大產業占越南出口總額的60%以上 ,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使得越南經濟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國際市場需求波動,或原材料價格上漲,越南制造業將受到較大沖擊。

      反觀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體系。以電子產業為例,中國不僅能生產手機、電腦等終端產品,還能實現芯片、顯示屏、電池等多數零部件的國產化。從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組裝,從核心技術研發到配套服務,中國電子產業鏈條一應俱全。在深圳,半小時車程內就能配齊90%以上的電子元器件,這種完備的產業鏈優勢大幅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與物流時間,是越南難以企及的。即使部分企業將生產環節轉移至越南,仍需依賴中國的零部件供應,難以完全脫離中國產業鏈。

      三、創新能力差距

      在研發投入強度上,中國遠超越南。2023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2.64%,研發投入總額超3.3萬億元 ;而越南研發投入僅占GDP的0.6% ,與中國差距明顯。高投入帶來高產出,中國在創新成果轉化能力上表現卓越。2023年,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達89.7萬件,大量專利技術被快速應用于制造業生產,推動產業升級。例如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在電池技術、自動駕駛等方面取得突破,比亞迪、蔚來等品牌產品暢銷全球。

      越南制造業創新能力相對薄弱,多數企業以代工生產為主,缺乏自主研發與創新意識,核心技術依賴進口,在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方面進展緩慢,難以在高端制造領域與中國競爭。


      從產業基礎看,越南制造業對關鍵零部件進口依賴嚴重,高端技術與人才儲備不足,難以支撐產業向高端化邁進;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進一步制約了生產效率與物流成本的優化;而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也讓越南制造業的發展面臨更多外部風險。反觀中國,憑借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龐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在全球制造業中占據著難以撼動的地位。因此,短期內越南制造難以取代中國,但中國制造業也需居安思危,通過創新升級、優化產業結構等舉措,鞏固自身優勢,在全球制造業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往期文章推薦:


      專注外貿領域知識分享


      外貿出口退稅操作指南

      外貿客戶更愿意選擇工廠還是貿易公司?

      為什么要開發越南市場?越南市場開發攻略

      外貿必看的國際貿易法規

      外貿業務員必須收藏的國際貿易平臺!

      ●外貿企業需要掌握哪些單證?

      WhatsApp終極使用攻略:發現一切功能、技巧和隱秘功能

      外貿獨立站全套運營玩法,建議收藏!

      ●外貿人必須掌握的外貿營銷策略和趨勢


      關注外貿獨立站全球營銷,分享更多外貿干貨

      ? ?↓↓↓? ??


      點贊(24)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