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打算做一個電商網站,那么在項目的初始階段,MVP 僅僅只需要包含最核心的商品與商品支付功能即可,其他的內容可以什么都不要做。這么做的目的主要有兩個:首先,便是用最快的速度驗證產品的市場需求,看看到底是真實需求還是偽需求;然后,才是節省成本,畢竟上傳核心產品、網站搭建、與布局裝修最多一天時間便能解決。可是,現實中很多人都在本末倒置。就拿我身邊的案例來說,去年年底有個朋友想做一個外貿 B 端詢盤站點,產品是我們泉州這邊最常見的鞋服(之前一直做平臺)。起初我的建議是,只做一個單頁,并在單頁上加詢盤表單,服務器都不需要買。再在單頁上,用較大篇幅去描述核心產品與公司的核心優勢。這些做完之后,直接用最精準的流量去測試這個單頁的轉化率,花點小成本收集第一手數據。如果前期的反饋還可以,再花大成本去建網站并快速迭代。可是,這位朋友好像不太聽勸,不僅花大價錢購置了網站基礎設施,還請了第三方代運營公司去幫他建站,產品羅列了一大堆,吭哧吭哧干了一個多月。至于結果我并不是很清楚,最近也沒詳細聊,只看到上個星期他發了條生意不好做的朋友圈。拿這位朋友舉例子,并沒有批評的意思。我只是想單純說明,其實在我們身邊,類似于我朋友這樣的案例真的很多。先是在腦海中臆想一個需求(或者是自有工廠),然后想當然覺得自己的產品能完美解決用戶需求,最后在沒有充分調研的情況下,大干快上。要搞明白這些問題并不難,但是得有數據支撐,得形成邏輯閉環。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如此推崇 MVP 理論,并推薦給你的原因。再多說幾句,最近在瀏覽資訊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新視角,那便是最大可行性產品,剛好與最小可行性產品相背。講的是最小可行性產品,在迭代時往往收不住,產品功能開始變得臃腫。于是乎便產生最大可行性產品這個視角,對產品所服務的場景設置最大邊界,然后不斷聚焦打磨核心功能。給產品設置邊界,確保后續的功能都圍繞核心需求展開,并且將團隊精力聚焦在核心功能上。當然,這種『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做法,對整個團隊的功力要求就不是一點半點了。OK,最后歡迎大家與我一起討論獨立站運營的經驗,如果你有意掘金海外流量,不妨加入我的知識星球看看,三天無理由退款啊。

